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的饮食文化,除了两餐制三餐制还有四
TUhjnbcbe - 2024/3/14 8:37:00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

《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yong一声)”,在太阳行至东南方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但古人不这么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餔食”,称为“飧”。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说的“朝曰饔,夕曰飧。”

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开始吃?如同作息制度一样,古人就餐时间也是根据太阳的出没而定的。古人将一天的时辰划为12个时段,太阳刚出来时,叫“日出”,但古人第一顿饭一般是在接下来一个时段才开始吃早饭。其时已日上三杆,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吃第一顿饭,古人干脆称此时段为“食时”。第二顿饭安排太阳运行到西南方的“晡时”,此时为申时,相当于现代下午15时-17时,故东汉许慎《说文·食部》称:“飧,餔也,申时食也。”

一天中的这“两餐”哪一顿算主餐?古人称主餐为“大食”,此外就是“小食”,这在上古商代时已分得很清楚,从殷墟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相关的记载。在“两餐制”中,朝食是最重要的主餐。

现代人说早上要吃好,古人则认为早餐不仅要吃好,更要吃饱。朝食质量也是最好的,饭都是现做的熟食,古人之所以称朝食为“饔”就是这个原因。而第二顿饭“餔食”则大多比较简单,往往吃朝食剩下的食物,故称“飧”。(早餐吃得马马虎虎的小伙伴们,为了健康早餐要吃好吃饱哦)

秦汉时期,普通人或是级别较低官员多为“两餐制”,但在贵族中间已普遍实行“三餐制”。当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获罪,汉文帝刘恒便特批他仍可享受诸侯王的生活待遇,允许一天吃三顿饭,此即《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里所说的“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此外每天还供应刘长5斤肉、2斗酒。

“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以后,但真正普及则在隋唐时期。其时民间基本一天都吃三顿饭,与现代概念上的“三餐制”几无区别。

其标志是,“中餐”、“午饭”这类词汇开始流行,并大量出现的当时文人的诗文中。中餐即中间那顿饭,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中便有“中餐”:“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白居易的《咏闲》诗中则有“午饭”:“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吃中饭”,其时已成唐人很自然的饮食习惯,而不是过去的可有可无。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中有这样一句话:“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如果当时没有吃午饭的食俗,人们是不可能“求中食”的。

需要说明的是,“三餐制”在唐时已很普及,但早“两餐制”并没因此消失,有的地方一天吃三顿饭,有的吃一天吃两顿饭,到清末,乃至今天都这样。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了清朝各地的饮食风俗,书中的“日食之次数”条是这样说的:“我国人日食之次数,南方普通日三次,北方普通日二次”。如当时的兰州人便“日皆二食”,而浙江宁波、绍兴一带则是“日皆三饭”。

一天吃几顿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行为的制约。除了“两餐制”和“三餐制”,古时还有“一餐制”和“四餐制”、“五餐制”。很显然,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当是穷人无奈的选择,而一天吃四顿饭的就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了。

“四餐制”在古代属于“帝王餐”,汉朝时被制度化。中国古代饮食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和礼仪特征,贵为天子的皇帝饮食安排自然要与众不同,以“别尊卑”。帝王为什么一天要吃四顿饭?汉班固《白虎通·礼乐》“右论降神之乐”条是这样解释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原来,帝王每天吃四顿饭是借“四方”、“四时”之数字概念,有迷信色彩。

“四餐制”在汉代被严格执行,即使帝王死后,祭祀时也要“日上四食”。但“四餐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时候要“减餐”。比如国家遭遇严重的天灾人祸时,皇帝就得减少饮食量和次数,以此自我惩罚,响应上苍给人间的警示。

清朝“帝王餐”不是“四餐”而是“两餐”制,即“早膳”、“晚膳”两顿饭。一天吃两顿饭是满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入主中原后满族人将这一食俗也带进了皇宫。其实,清朝“帝王餐”是“明二暗四”:在早膳和晚膳这两顿正餐(大餐)之外,还有“早点”和“晚点”两道副餐。

比如:清康熙皇帝,据他自己说:“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平常一天吃两顿,出兵打仗的时候只吃一顿,连他儿子十四阿哥都继承了这个习惯。然后他又对几个汉臣说:“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日,奈何其不然也?”你们汉人要是能跟我们爷儿俩一样俭省,一天的钱就够两天花啦!

听了康熙的话,咱可千万别当真,因为他自己是做不到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他真正的饮食习惯是这样:早朝前吃一顿点心,早朝后吃一顿早饭,中午再吃一顿午饭,到了晚上,御厨确实不再给他做饭了,但他翻了某个嫔妃的牌子以后,那个嫔妃还要给他开一顿小灶。掰指头算算,等于一天要吃四顿饭。

再看宋朝的皇帝,他们每天只有两顿正餐,没错,可是在正餐之外,他们随时可以加餐,这叫“泛索”,意思是想什么时候要吃的,就什么时候要吃的。

既然皇帝们实际上一天要吃好几顿,为什么偏偏要说每天只吃一两餐呢?没别的,就是向天下臣民昭示他们节俭,是一个秉承了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好皇帝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的饮食文化,除了两餐制三餐制还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