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一、须知单(7)
古人说:讲究食物,必先讲究餐具。这句话说得很对。然而,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明朝皇帝年号)年间生产的瓷器都太珍贵,让人担心破损,倒不如用御窑,这些瓷器已经很精致漂亮了。只有该用碗的情况下用碗,该用盘的情况下用盘,该用大餐具时用大餐具,该用小餐具时用小餐具,交错陈列席上,才会让美食增色。如果很死板地一律按照“十碗八盘”的说法来操办,便会觉得又笨又俗。一般的做法是贵的食物适合用大容器,便宜的食物应当用小容器。煎炒的用盘,汤羹用碗;煎炒应用铁锅,煨煮应用砂罐。
上菜须知
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威之一味慨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虚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上菜的方法:咸的先上,淡的后上;浓稠的先上,清爽的后上;无汤的应先上,有汤的后上。并且天下原来就有五种味道,不可只注重一种味道,而忽视其他的味道。估计客人吃饱了,脾脏已经累了,要用辛辣的菜来调动食欲;考虑到客人酒喝多了,胃也疲惫了,那就用酸、甜的菜来提神醒酒。
时节须知
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原误为“奶”。)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
夏季白天长并且热,畜禽宰杀得太早肉就会腐败变质。冬季白天短而气温低,烹饪稍拖延,菜品就会因受冻而变硬。牛羊肉适宜在冬天吃,如把牛羊肉移到夏天吃,就不是时候。干腊东西适宜在夏天吃,移到冬天吃,也不是时候。调料和辅料,夏季应当用芥末,冬季应当用胡椒。冬腌菜本是不值钱的东西,但在三伏天能吃到,会把它当成宝贝。竹笋本来也是不值钱的东西,但在秋凉时节则会被看作珍贵的好菜。有的东西早于季节食用也会成好东西,像三月吃鲥鱼。也有晚于季节而好吃的,像四月吃芋艿。其他也可以类推。有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能食用了,如萝卜过时就空心,山笋过时味就苦了,鲚鱼过时骨头就变硬。这就是所说的物品应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上市,好的时候过去了,就失去了光彩。
第8节:一、须知单(8)
多寡须知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问: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烹饪时,如果用的是价格高的主料,应多放一些;如果用的是便宜的主料,该少放一些。煎炒的原料放多了,火力就达不到,肉也不酥松。因此,一盘炒菜用猪肉不能超过半斤,用鸡肉、鱼肉不应超过六两(古代的十六两秤一斤)。有人问:“不够吃怎么办?”等吃完后再另炒就是了。数量多才好吃的,比如白煮肉,不到二十斤以上,就淡而无味。粥也是这样,没有斗米下锅,汤浆就不浓,而且要控制好水,水多米粒少,味道就会变得很淡薄。
洁净须知
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切过洋葱的刀,不能再去切竹笋;捣椒的臼,不能再用来捣芡粉。如闻到菜有抹布气味,肯定是抹布不干净;闻到菜有菜板气味,那就是菜板不干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厨师是先讲究勤磨菜刀、勤换抹布、勤刮砧板、勤洗手,然后再讲究做菜。至于吸烟的烟灰、头上的汗水、灶上的蝇蚁、锅上的烟煤,一旦玷污了菜,即使最好的菜肴,也像西施脸上沾有秽土,人人见了都要掩鼻而过了。
用纤须知
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此纤义也。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汉制考》:齐呼曲麸为媒,媒即纤矣。
每日发文两小节,对饮食有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