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化探究分析脍炙人口的诗句,看王翰的凉州
TUhjnbcbe - 2023/11/21 7:1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ask.bdfyy999.com/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凉州曲》。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仅仅八个字批语,就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是边塞诗人王翰写的,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了。

“鼓角横吹”的“武乐”(即*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乐的专有名词。

凉州作为西域胡戎乐传播的第一站,受其影响颇大。时《陇头流水歌辞》三曲云:“陇头流水,流离西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西上陇阪,羊肠九回。山高谷深,不觉脚酸。手攀弱枝,足逾弱泥。”这首民歌的体式虽是传统的汉代四言,但凄凉、沉郁格调则与同时期或欢快、或缠绵的中原、江左民歌大异其趣,体现了汉族民歌在曲辞上风格上对胡戎乐一定程度的吸纳。

《隋书·音乐志下》中曰:“《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可知《西凉乐》本吕光平龟兹后所得,经吕光、沮渠蒙逊二代“变龟兹声”为秦声,龟兹音乐遂得以汉化而东渐。又曰:“《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天竺”为音译外来词,而“沙石疆”“天曲”是汉语,说明源于印度的乐曲、舞曲在凉州张重华执*时大量汉化。

历史上,李唐一族对外实行开放和包容的民族*策,强大的国家*事、*治和经济力量又造就了唐人自信开放的心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胡人的生活习性和文化习俗得以流畅地呈现在唐人面前,继而被唐人所消化和吸收。诗歌是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映,昂扬向上的盛唐气象造就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缕缕“胡风”和“胡气”为盛唐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发展过程中,“诗”与“乐”总是相伴相生。盛唐时期的乐舞呈现明显的“胡化”倾向,由此导致了盛唐诗歌“胡化”现象。这一时期的诗歌与胡地乐舞呈现相伴相促的景象,即诗歌中既有关于胡地乐舞的描写,同时胡地乐舞也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塞外地理文化景观以及文化习俗也为盛唐诗歌“胡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此外,伴随民族大融合,胡人的葡萄酒、胡姬酒肆、饮食、服装以及风俗节日也被诗人所接受,进而吸纳到诗歌创作之中。

在感受外来物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之外,唐人的精神风貌也受到“胡风”和“胡气”的影响,他们摆脱了统治阶级对游侠风气的打压,形成了一种崇尚勇武,以疆场拼杀赢取功名的观念。由此,盛唐诗歌多表现出崇尚武力,希望投身边塞舍生取义的倾向,这也是盛唐诗歌“胡化”现象的另一表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探究分析脍炙人口的诗句,看王翰的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