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听》年第8期
摘要:湖南卫视所打造的节目《中餐厅》自年开播以来,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从主题功能、形象建构、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中餐厅》进行分析,肯定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的中国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餐厅》;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
节目《中餐厅》由五位明星合伙经营一家中餐厅,主要通过展现餐厅的整体经营情况,将中国的美食、人情与传统文化等以真实的体验传递给法国受众,同时以视听语言传递给国内受众。但《中餐厅》并不是简单地展现餐厅经营的真实情况,而是借助节目“跨地域”的拍摄方式以及“面向内”的播出特点,提供一个双重的文化观察视角,使本土与异域的文化均得以呈现,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对于“国家形象”,我国有多种概念界定。管文虎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1]杨伟芬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2]张毓强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系统运动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象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medium)的输出’。”[3]总的来说,国家形象不仅来源于“自我”的言说,还包括“他者”的塑造,它以特定的信息符号作为载体,通过媒介进行输出,从而形成国际受众对本土国家的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镜像影响本土国家对自身的认定。
放眼当下,中国的国家形象呈现出双重特征。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古代长期保持着拥有强大国力的状态,被视为“文明之地”“先进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危机与灾难中主动承担起国际责任,“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媒体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中国媒体话语权有所缺失,国家形象更多的是“他塑”而非“我塑”。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社会矛盾进行有意识的夸大与歪曲报道,使国外受众对中国产生误解,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例如制度落后、民主缺失、人民缺乏合作精神、自私等,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立与国家发展产生了损害。本文将围绕上述分析,基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探索《中餐厅》是如何进行文化传播并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
一、《中餐厅》的主题功能
《中餐厅》节目第一季旨在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第二季打出“欢迎品尝东方味道”的口号。其主题存在两个共同点:第一,弘扬饮食文化;第二,推动对外传播。本节围绕上述两点,对节目的主题功能进行剖析。
(一)弘扬饮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
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餐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首选中餐(52%),其次是中医药(47%)和武术(44%)。”[4]相对于衣着服饰、孔儒思想、文化典籍等,饮食文化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度更高,是具有“共有知识”特征的文化,即“行为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5]对于国内受众而言,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承载着人们的共同记忆,对饮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与国家发展无形的“驱动力”。
饮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餐厅》以弘扬饮食文化为主题,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过程中输出饮食文化,强化了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
(二)致力于对外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对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