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时期对吃的看法温
TUhjnbcbe - 2023/10/6 18:52:00

原创闵晓萍

中国是美食的国度

原来,电视上有一档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很火,主要内容是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美食的国度。人们愿意为嘴巴的享受倾注大量的心血,从盛宴、小吃到山珍、海味,从中餐到西餐,无数天才竭力在开拓餐桌这个极乐世界。

吃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食色性也”,“名以食为天”,可见,吃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中国人重视吃是有传统的,也曾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为了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厨房告急、无米下锅,饿急了,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揭竿而起。

当年毛主席动员农民革命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在伟人的革命构想中,没有什么豪迈的词汇能代替吃饱肚子了。

台湾著名女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之中,一个女人用性换取食物,一个色情的场面是,这个女人一边躺在草堆里做苟且之事,一边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白米饭……羞耻和尊严都败给了饥饿。

现在,人们不愁吃不愁喝了。开始重视养生的诀窍,怎么吃才不肥胖,怎么吃才算健康。总之,饥饿成了一个发霉的话题,人们一般不常提起。

吃演变成一种艺术追求

填饱了肚子,中国人就开始讲究吃的艺术,把吃的意义从维持身体的存活演变为口腹之乐,继而也就产生了食文化。《红楼梦》里,王熙凤曾向刘姥姥描述怎么烧茄子,从茄子的切割到各种作料的配制,特殊的烹调方式,一道菜背后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简直能与科学实验相提并论了。

中国的食谱多如牛毛,各种菜系简直就是一座食的金字塔;从宫廷的满汉全席到民间的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绿色食品、黑色食品,层出不穷;只要你想吃,天上飞的,海里游的,没有什么办不到;估计中国的名厨比全世界的科学家还要多。

一句问候“你吃了吗”的含义

过去,中国人见面,不管在什么场合,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那时人人饥肠辘辘,能吃饱就是最大的理想,虽然六十年代的饥荒我没赶上,但野果野菜、树叶树皮的难以下咽都是可以想象到的。据说,晋惠帝曾经在灾荒之年不解地问,饿得发慌的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一些肉粥呢?因为在他的眼里,吃喝这种俗事从来也不是一个问题。

特定时期不吃是一种高尚气节

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又有“不为五斗米折腰”,都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的生理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像朱自清就是一例。但我有一点不明白,命都没有了,拿什么来和自己的敌人周旋呢?当然我就一介凡夫俗子,境界不高,我在想是否该先保住性命再谈气节呢?

还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始终排在饥饿之前,吃得太饱撑死了,这多半是一个笑料。如果不失节,殉情而死,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与大把的泪水,可见,还有比吃更重要更高尚的事情。

吃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赋予特定的意义

吃的知识无限丰富,涵盖历史哲学同时也包含美学。营养精致的早餐能让人心情大悦;桌上精挑细选的插花会让午餐变得美丽风情、诗情画意。茶余饭后摆一盘水果选一本书籍,一边吃一边文字跳动,让躁动内心如隐居深山幽居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吃的艺术、味觉的艺术淋漓尽致的发挥,享受浪漫优雅。

吃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们赋予吃很多的意义,它可以作为一种奖励、一种社交、一种减轻压力的方式。让我们吃得美味、吃出艺术、吃出健康、吃出色彩,在自己亲手打理的丰盛精美菜品中享受吃的过程,体会五味杂陈,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爱上自己。

(插图源于网络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时期对吃的看法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