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的庄廓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旗子摄
河湟谷地以两山夹峙、一水东流的大模样,定格历史的时空,构成独特的山水人文走廊,铺陈着壮阔的画卷,记载着历史的回响。从中依稀可见彩陶形色的流变,戍边屯垦的风烟,金戈铁马的厮杀,和亲睦邻的佳话,节度使的威仪,西域的驼铃,经阁的梵呗,汉话与胡语的对白,茶马古道兴衰的往事。而与这一幕幕的场景时段相伴相行的是一座座褐土色、斑驳状、安矜而厚重的庄廓。那几近方正的庄廓里,有人间的烟火,有生命的清欢,有岁月的守望。
说起庄廓二字,内心总有一丝微微的震颤,这个名号高妙至极,世俗、野拙、粗粝、乡风蕴藉,却又高岸、本真、温馨、人性沛然。
庄廓由版筑而成,但源自何时,已不可考。《诗经》有“筑室百堵”而“约之阁阁,椓之橐橐”的诗句,意言筑墙之时,用绳子束缚住夹板,束板阁阁作响,投土于板内,用杵夯用力砸实,发出橐橐之声。照此猜解起来,庄廓的建造相较于秦砖汉瓦,似乎要早得多。后世建筑学派总结归纳的版筑法,就不难看出庄廓的影子。版筑的技法成就了庄廓,而庄廓也让版筑法在河湟谷地大放异彩。
打庄廓是门技术,也是个苦力活儿。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段经典名言的前面,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个例铺垫,说的是这个人年轻时干过版筑夯墙的活计,后来有了出息,被举为相。可见打庄廓既能苦其心志,还能饿其体肤,更要靠劳其筋骨卖力气。如果从土质强度、专业技能、时间检验等综合指标来看,夯土墙是坚固挺拔的、值得信赖的。在夯筑上一层墙体时,确保下层墙体对上层墙体具备足够的荷载承受力,夹板的刚性与韧性,又能可靠地承受夯击的震动以及侧压,庄廓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压实下去,一板一板地垒聚上来,慢慢地长高,慢慢地合龙。
河湟一带自古富庶,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史记载的战乱不断。汉家天子,吐蕃赞普,蒙古铁骑,吐谷浑王,南凉*权,西夏王孙,满清皇帝,*阀割据,腥风血雨的驱逐扫荡,普天之下生灵涂炭,四野失*落魄。为求自保,高筑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河湟庄廓的高度一般在十八板,或二十板,特殊时期的非常之举,有时可高达三十板。庄廓遂成为庄户人的堡子,自家人的城池,可御敌于门外,可防盗于内室,可求生于庭院。河湟百姓对具象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人生境遇所作出的感官反应,来自于无外界的侵扰,无意外的灾祸,无恐无虞,和和顺顺、简简单单过自己的日子。
庄廓宛如一件特殊的文物,从中可走进历史,触摸过往,亲近人事。曾经威震天下的陇右节度使府已不见踪影,傲视众生的青唐城也已如土委地,南凉皇宫的灯烛阵仗燃尽了所有的膏油,堂皇的州县衙门坍塌颓圮,地主的庄园化为尘灰荡然无存,*阀府邸的盛宴如秋风落叶般一扫而尽。而庄廓犹自巍然兀立,不动声色,听着鸟鸣,看着花开。庄廓俨然是一个延续了千百年的生命体,生存意志坚韧顽强,总是繁殖生长,吐纳三世,总是有喜而庆,遇乐而歌,老幼扶携,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庄廓的勇锐之气固然可圈可点,多少隐含着对浊世战乱的愤懑与失望,以致敢于奋起挑战与反叛。其实,庄廓的内质,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守持与期许。
河湟庄廓大多为坎宅巽门。坎,为北方之卦,五行中为水,可避火灾。巽,也是八卦之一,居东南方位,还是传说中风神的名字。所以,正房坐北,门开东南,在心理上是一种祈求平安的表现。
庄廓的庭院房屋布局也有诸多讲究,院内各房各有所定、各有所用。一般而言,庄廓内多为一面或两面建房,平面以凹廊形式为多,房子进深较大,檐口木作精致,木刻花纹,透雕雀替,十分考究,外露木作多为本色。庄廓院里分正房、偏房和角房,北房为正房,亦称上房,面阔三间或五间,马脊梁顶或单坡平顶。北房注重采光透气,按惯例明间安四扇格子门,采用步步锦图案,颇有些古风古意。次间、稍间各安花格子窗,窗下砌砖雕槛墙,也是老的法式。北房的房基略高一些,建造用料足、规格高、质量好。前檐木雕装修精美,内容不外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图饰,其中的人物神态、蕊萼貌相有姿有势,栩栩如生,或多或少地透露了人们内心的隐秘,一种向上的腾跃,一种长久的福贵。
在装饰的图案中,尤以盘肠和方胜的运用更为得心应手。盘肠代表了家族兴旺、子孙延绵、福寿康宁、世代相传的集成式愿景。方胜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故又称叠胜。方胜纹有同心吉祥之意,表示心连心、意随意,象征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也预示着同心方能协力等含义,深受百姓喜爱。梁枋雀替也值得一提,这个力学构件已逐渐演化成美学构件,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轮廓曲线极富装饰趣味,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多种形式,雕法则采用圆雕、浮雕或透雕。眼界之内,方寸之间,皆可品尝领悟。庄廓所标举的意趣格调,所呈现的美学价值,叫人叹羡不已。
老一辈的老庄廓,自有一套生活契约和居家礼数。进得屋来,明间迎门处,摆着条几或八仙桌,两边为形制高大简约的官帽椅,墙上挂古训字画,条几置古瓶、镜架和供器,意味深长,又一色儿的古香,透着耕读遗风。次间用板壁隔开,可供佛像神灵和祖先牌位等,有些庄严感。稍间常以碧纱橱隔断作为寝室,做满间炕,睡起十分舒坦,炕侧置门箱和炕柜,用来收纳衣物被褥,炕上铺毛毡或毛毯。炕上摆有炕桌,炕头常置火盆。若是在数九寒天,把火炕煨热,满屋温暖如春。有客自远方来,先揖客进门,请至北房,延引上炕坐定,复将火盆烧起木炭火,温自家酩馏,上一碗熬茶,道几声家常,谝一阵闲传,自是一番享受。
分寸得当的文化元素作为庄廓的内搭,质地良雅,丝毫不觉纷杂,不显零碎,反倒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饱和度,鲜明地表达了高质量的居家感。
庄廓门口的照壁,颇受传统风水意识的影响。为趋吉避凶兼装饰点缀院落,往往在院落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绘有花卉、松竹图案,或大幅福、禄、寿象征吉祥的字样,或配以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等图饰,表达一种美好的祈愿。此外,也有避免外界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效果。
庭院在庄廓里占据重要位置,河湟人家尤善规划打理,试图形成良好的气场,既让人看得上眼,又感觉舒适,还对人生运势有所帮助。河湟的庭院一般不种植建材类的树木,传统风水学认为,在庭院种植大树,会形成一个“困”字。河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个事理都懂的。庭院除了采光、晒衣被、乘凉外,还是游乐、团聚的好地方,一家老小相聚于此,喝茶、聊天、玩耍、游戏,岂不多些天伦之乐趣。
河湟人家熟谙“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下”的诗境,喜欢在庄廓院里侍弄些花草,寄寓富贵吉祥平安,大抵有丁香、牡丹、芍药、月季、大丽花等,这也是一种文化修养,饱含着情感、阅历和求索。庭院里有那么多绿叶,那么多花朵,那么多颜色,让眼睛多了一处凝望,让嘴巴多了一种谈资,让内心多了一份遐想。
庄廓就是家,是流血流汗的家,是上慈下孝的家,是祥瑞盈门的家,是早出晚归的家。当风云突变、雨雪侵扰时,当奔波无助、身乏心累时,人们的第一愿望是回望庄廓,第一冲动是打道回家。就连巷子里的顽童,与小伙伴打完架,一骨碌爬起身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先跑回自家庄廓。穿花衣的小丫头,见有生人来,闻有犬吠声,急忙躲进庄廓,隔着门缝看外边动静。傍晚时分,夕阳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升起,红霞过墙,月入门扉,人们迈进庄廓,顺手把疲惫丢在门外,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吃罢晚饭,便与家人聊起一天的耳闻目睹。话题杂乱,时断时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东邻的新媳妇,后巷的双胞胎,有麦田的长势,土豆的价钱,有王家养的牛,李家卖的羊。还有县里省里的,国内国外的,都是见识,间有评论,偶表好恶。说到奇怪事,便发惊呼;说到新鲜事,便有索问;说到寻常事,便听而后思。乡间庄廓的夜话里,总有说不完的事,猜不透的谜。那话语轻轻的,声调细细的,像庄廓外的泉水在汩汩流淌。
传说中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驻守河湟时,也把庄廓当自个家,住北上房。哥氏有个嗜好,喜欢俯瞰河山,凡事必高处立。入朝时乘白骆驼,出征时跨青海骢,居家时便坐在庄廓的房顶上,看兵阵,看旌麾,看游骑,看浮云流水。久而久之,流风所及,民间也开始仿效,登高望远遂成为河湟男人的喜好偏爱,闲暇时便择其天风浩荡之高台,敞开胸襟,目光望向远方,看眼前景,思心中物,谋明日策,想天下事。如今,这种高步河湟崖、振衣千仞岗的情景依然可见,何其豪迈,何其放达,令人千古思余风。
梨花盛开的庄廓院承载着几多乡愁几多往事。张翔摄
庄廓堪称河湟的民俗小百科,对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承继,全在淡隐、渗透、复制、卷裹、涡旋之中,或析为丝缕,或蔚为壮美,一花一木,一砖一石,一字一画,一觞一咏,俱在文化浸漫之中,时肥时瘦,时浓时淡,看似漫不经心,可事事气韵生动,貌似浑然不觉,却处处才智毕露。庄廓中典仪也多,举凡择吉动土、墙角立石、合龙祈祷、开门洞、上宝梁、上房泥、祭祖、婚嫁、生育,红白喜事,都有仪式举行,这使缱绻在岁月的日常生活,演变为充满敬畏的理想状态。庄廓集厅堂、学堂、祠堂、佛堂于一身,是宴饮嘉宾、启蒙童稚、祭祀祖先、礼佛祈福的重要场所,可依时顺应,可随机乘便。此外,那些经年累月隐迹于庄廓深处的河湟皮影、越弦、平弦、下弦、贤孝,以及民族婚礼、服饰、塘绣、盘绣也纷纷登台亮相,皆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库中备有名册。
河湟语言构成的意境、情感均有其传承性,据河湟的文人雅士研究,庄廓里的土话,“花儿”的唱词,俚曲里的形容比喻,就有不少《红楼梦》《西游记》以及元杂剧等文学作品中的痕迹。受此影响,不仅语汇有许多相同之处,即便在语境的把握、情感的渲染方面也惊人的一致。河湟谷地的归属感,在于乡土语言以及措辞语汇中流露出的独有风韵和态度。河湟“花儿”的唱法即是例证,只有用地道的河湟乡音乡味唱出来,才算正宗,否则便有离经叛道之嫌。“花儿”的唱腔恰如河湟水,时而激越,时而舒缓,音符似波浪起伏跌宕,搅挠着心弦忽上忽下,节奏激荡到滚滚滔滔,总是让人不忍放下。多年来,河湟花儿一直是引以为豪的文化道具,在这个充满亲和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慰藉中,对河湟花儿的骄傲与自夸、坚守与弘扬,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多多少少掩盖着地域文化的惯性和封闭性。
河湟人家对饮食文化的偏爱甚至胜过语言文字,连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都有一手好茶饭,饮食品种也格外奇崛响亮,足以令人垂涎不已、欲罢不能。河湟饮食所包含的既是油盐酱醋米面的调制法则,更是特定区域的人文精神和居民秉性,人们常常在乡蔬土味的清香里,身心被俘获,欲念被成全。
客人来访,庄廓人家便会用尽手段,忙着张罗待客。特别是那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旁边摆着几把锋利的快刃、几枚蒜瓣,抬眼视之,先是惊讶,后是惊叹。这一盘羊肉,白膘赤肉,肥而不膻,鲜嫩滑软,滋味不凡。不禁让人想起辽阔丰美的草原,牧人粗犷、豪放、热情、虔诚的性格,仿佛能感受到雪岭之下帐篷的暖意,那羊就是从哪儿来的罢。
拉条是庄廓人家的日常主食之一,家户传承,随处可见,都是上品。拉条面名目繁多,有细圆的鸡肠儿,更细的一根线,有宽扁的扁叶子,窄扁的韭叶子,有寸长的炮仗子,薄片的揪片子。此外,还有干拌面、碗拌面、羊肠面、凉面、抓面,不一而足。甜醅也格外好吃,由麦粒或青稞制成,选料精细,以绽颗儿为佳,脱皮洗净,蒸煮火候适度,酒曲配料适中,时间温度准确。出锅盛碗,果然粒粒白嫩,食如果肉,醇香扑鼻,入口醅甘,食后唇齿留香,营养也格外好。
早先,河湟的庄廓,是一家一户的独立农舍,呈零星分布状,彼此之间的距离因地而异,没有明显的隶属关系或阶层差别。
庄廓形制方整,空间紧凑,虚实各安,体量不大,从高处俯瞰,宛若一颗印章,故又得“一颗印”的美名。庄廓钤印于河湟谷地的山水画面之上,有点明加深之意味,精神提振之功效,色彩灵动之美感。
随着人口的繁衍增长,出于社交、安全等社会需求,庄廓慢慢地开始比邻而居,相聚成庄。家户之间,一种致密感油然而生,空间排列收放有序,充满了明暗、虚实、节奏的对比变化。这时候的村落依然停留在男耕女织、劝课农桑的农业聚落框架,过着邻居欣往来、逢迎问耕耘的日子。
河湟地区,有数千人的大庄,也有几十人的自然村。村落一旦形成,便有了厚度,便有了温暖,便有了音色。宅门之间,也就产生了对比,显出了贫富,看出了高下。同时,差异性也促进了竞争,鼓动起攀比,人人心存热念,个个充满张力,纷纷扰扰的,蓬蓬勃勃的,生机如鲜花绽放。
河湟谷地著名的集村,莫过于被称为“海藏咽喉”的湟源丹噶尔,这是一个位于农牧区交界处的大村落,市廛繁庶,商业发达,市镇勃兴。丹噶尔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址,以明清为盛。想象起来,丹噶尔热闹极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尽是经商买卖人。中原的边茶就堆放在庄廓的库房,牧区的马牛也圈在庄廓的马厩,双方在庄廓里讨价还价,张罗交易。等到货款两讫,这一宿,庄廓的客栈里,注定是杯盏交欢后的鼾声如雷,成功的喜悦与未来的企划在睡梦中此起彼伏,直到东方既白。繁华与宁静,粗犷与柔和,窘急与欢欣,预知与遇见,在丹噶尔的庄廓群已司空见惯,且以互通有无的价值先导,以年复一年的时间力量,以商业文明的话语方式,搭建了河湟谷地的第一商埠。
庄廓院以其质朴的造型、深邃的生命力,成为河湟谷地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记忆。旗子摄李树婷制作
庄廓是河湟儿女的投奔地,不拘走得多远,走了多久,庄廓一直是心头的念及,未曾丝毫忘却。游子对庄廓的思念与眷恋,是无与伦比的煎熬的依从,是难以言传的焦渴的企盼。故游子的归程从未迷失偏离,还记得山下的庄廓,记得溪畔的斜径,记得门前的沙果树。才走近庄廓,便泪奔如雨;刚望见炊烟,便想起母亲;乍触及灯火,便呼儿唤女。这时候,游子的心脏因狂跳而致紧缩,脚步因急切而显踉跄。
田庐庄廓,迎接游子的是家常饭食,丰盛而朴素,有面片、酿皮、馍馍、奶茶,有焪洋芋、狗浇尿,有酸菜花菜、油泼辣子,热热乎乎,汤汤水水。游子归来,岂能无酒,酒是家乡的青稞酒,醇香清冽,放下行囊,端起酒杯,是为接风洗尘,是为乡风乡俗。到底是家乡的美食,家乡的佳酿,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心尖上的记忆。
一路劳顿,困了倒头可眠,那暖炕是早已煨好的,暖暖的气息簇拥着,正好与体温相适,最宜平平展展躺着,舒舒畅畅睡下。炕烟从罅隙处漫出,满屋氤氲,仿佛要从细小的毛孔中钻进肌肤,一呼一吸间,炕烟味便被带入肺腑之中,甚是亲切。这炕烟如此独特,无愧于故土之魅,庄廓之味,熨帖之诱,嗅着炕烟便知家在何方,身在何处。
鸡鸣三唱,旭日东升。庄廓的大门在朝阳下徐徐开启,学生们背着书包出门,去领教天下的知识。打工者准备外出谋生,靠卖一身力气挣钱补贴家用。女人家欲往麦地拔草,祈盼秋日丰收的景象。年迈的老者半剪头颅,叼着烟袋,慢悠悠去放牧牛羊。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生活的谱系,努力的方向,行走的经纬,心脏不乱跳,脚步不趔趄,知道自己在哪里,能抵达到哪儿,这就够了。
记住母亲依依不舍的眼神,记住父亲临别的叮嘱,那么意味深长,那么雕镂人心。走吧,走吧,顺着内心的愿望,不怕艰辛,不怕磨难,不低头,不气馁。走吧,走吧,莫惧坎坷崎岖,莫忧泥淖荆棘,凡事迈跨,便是晴天,便是乐土。走吧,走吧,永远在阳光之下,坦荡磊落,完善自我,成就自己。
有多少人就是在这种看似喋喋喋不休的嘱咐声中走出庄廓,一步三回头,在前行中回望,在回望中前行。尽管走了许多路,隔了许多年,精神的出发点和皈依点,依然是那座庄廓。相信不论在何种情形之下,唯有庄廓,才能为河湟儿女提供永久性的守候与瞩望。
所幸的是,从庄廓出去闯天下者,不管男女,都有些驰骋的意绪,都有些纵横的力量,能够在外边的界域,掀起一阵波澜,发动一次冲击,捣鼓一场动静,开创一片绚色。
春去秋来,庄廓如同一尊雕塑,在三维立体空间中,展示质朴的造型,深邃的生命力,加密了历史的年轮,提升了岁月的高程。
庄廓阅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见惯了自然的风雨雷电,经历了历史的阴晴圆缺。令人惊喜的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依旧不慌不忙、镇定自若。莽撞而来的高速公路,滚滚车流如同波浪的彩带,庄廓随之也欢快地舞动起来。风驰电掣的和谐号动车一声呼啸,庄廓趁时把千年的袅袅炊烟送向远方。看似不起眼的庄廓没有落伍于高大的楼厦群间,在炕头上,只消对着手机说一声“喂”,便联结了世界。庄廓也在与时偕行,不再偏居于西北一隅,不再孤独于山间角落,不再单调于一盏油灯。庄廓拥有了新的篇页,新的活力,新的命题。
忽一日,鹊噪晴檐。一彪人马在*河边安营扎寨,与庄廓做邻家,一起听晨鸡唤觉,一块儿吃田园菜蔬。筑坝的隆隆爆破声在峡谷回响,打破了历来的宁静,一片嘈杂,遍地忙乱。沸腾的工地,让庄廓院的年轻人坐不住了,纷纷跑去探看究竟,问讯底细,寻找机会。
轰轰烈烈的奋勇,如火如荼的激昂,是时代赋予的进取品格,是峡谷命运的历史转折,是先圣禹帝的精*再现。奠基的锣鼓振奋了疏朗的胸襟,宏伟的蓝图勾画出民族的愿景,心中的火炬点燃起盛世的光明。在这里,江湖之远被庙堂之高看重指望,以至上的智慧凝聚心力,构成伟大的开启,与未来对话,与荒凉诀别,为青天*土留下生机无限。
庄廓陡然一惊,真是赶上了秒变的时代。惊涛拍岸的巨流,转身改向壮丽的驯顺,漆黑如墨的原野,瞬间奔赴灿烂的星河。仿佛集结了洪荒之力,蓄积了旷古势能。从此年年月月、朝朝暮暮,一如既往地浇灌华夏的五谷丰登,一往无前地点亮世界的灯火辉煌。
在河湟人家的思想深处,传统与现代两种力量鲜有对撞与撕裂,而是互为尊重、互为融合,殊为难得。在狂舞的旋律与嘹亮的歌声中,土性的庄廓倒映在水的深蓝里,与梯级电站构成河湟传世的名胜,引来众人瞩目以及闪光灯的明明灭灭。
有什么样的自然就有什么样的风物,与什么样的山水相遇就有什么样的建筑形态。庄廓具有取于自然,成于自然,还于自然的标本意义。自然风调雨顺,庄廓便衣食无忧;环境霜刀雪剑,庄廓便冷气砭骨;生态春风得意,庄廓便桃李芬芳。四季轮番的色彩,装点庄廓的日子,让生活的各方趣味相投。日月星辰的交替,布置庄廓的明暗,感知世情的冷暖。山水的性格与形态,必然影响庄廓的气度与格局,反之,庄廓的欢喜或呻吟,也势必折射出自然山水的清明婉约或污浊鄙陋。
不要把世界割裂为人和自然两个部分,而应融为一体,内在与外在和谐共存,同享宇宙恩赐。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巧取豪夺,而是本着社会生物学中的宜适策略,敬畏、顺应、保护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和现象,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得以健康的维护和发展,使庄廓社会得以正常的发展。
挨近自然,挨近百姓,挨近生活。庄廓不愧是与*土坡塬缠绵的产物,是山水演化遗留的杰作,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见证。庄廓为人类提供了栖身之所,如何让庄廓建筑回归到诞生的原初,与天地相谐,与万物相晤,并加以重新解构,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奇妙体验,这也许是未来庄廓建造与村落保护的方向。
最真实的存在,恰是最深层的未知。河湟之外者,现今城邦人,对庄廓有着无尽的想象。而想象既服从于内心,又远航于期盼,这应该是庄廓之幸。这时节,青稞该熟了罢,隐隐约约间,偶尔有绽颗儿爆裂声,空气中飘过一丝麦索儿的香味,一下子勾起了尘封许久的关于庄廓的怀恋,禁不住地思谋着,确实该寻座庄廓,去住些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