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
《咏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词闲解
低垂的长长的口器,啜饮清冽的露水。
如水悠长的鸣声,从桐树稀疏的枝叶间穿出。
身居高位,声音自然传播得更远,这可不是借了秋风的助力。
虞世南笔下的蝉,不但品格高洁,而且自信满满,悠然自得。
这与骆宾王笔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困蝉相比,实在大相径庭。
其人其事
虞世南的的蝉与骆宾王的蝉如此天差地别,或许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便是这般天差地别。
虞世南是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初唐“十八学士”之一,更是一代文宗。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知音”!
是的,就是毛主席所说“唐宗宋祖”里的那个唐宗,开启贞观之治带领大唐走向盛世的绝代明君李世民。
人都说伴君如伴虎,李世民待虞世南却是温情脉脉丝毫没有一点“虎气”。
为什么虞世南能够成为李世民的好友?
1.勤奋努力
虞世南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陈国,是浙江人,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被过继给了伯伯。他和哥哥虞世基都在当时著名文学大师顾野王门下学文化。同时,他又跟着文学家徐陵学作文。
可以看出,他家世很好,不但有身份地位还有钱,所以能拜得名师。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努力上进,智商也不错的孩子。否则,这些名师也不会愿意教他。
因为他自己学习努力,老师们也都很欣赏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夸赞他,因此虞世南在南方很有名气。
陈国被隋朝灭了,隋朝又被唐朝灭了。他辗转几任君主,最后到李世民手下做官。
但凡李世民有任何疑问找他讨论,无论天文地理,他都能旁征博引,举出许多史籍资料作为借鉴。
2.品格高洁
虞世南年轻时就有孝顺的名声。
在陈国时,虞世南父亲去世,他严格按照礼教要求守孝。
他被家里人过继给叔叔,叔叔失踪,他也坚持穿素衣吃素食。
在陈国被灭后,虞世南跟着哥哥虞世基一起去了隋朝首都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长安。
他的哥哥因为得了隋炀帝的信任,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
虞世南自己却不愿意拍杨广的马屁,也不愿学自己的哥哥贪赃枉法,于是远离兄弟一家,做了十年的七品小官。
公元年,鲜卑人宇文化及造反,杀了隋炀帝,虞世南的哥哥也在处死的名单上。
在这样的时刻,虞世南没有选择与哥哥划清界限,反而哭着请求代替哥哥受死。
宇文化及没有同意。
李世民非常欣赏虞世南的品德,称赞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德行排在第一位。
.博闻强识
在李世民眼里,虞世南是一座人行自走图书馆。
虞世南勤奋努力,博学多才,而且记性也特别好。唐朝人写的《隋唐嘉话》这本书里记载了他三件小事。
第一件:
有一回,李世民为了表示自己大度,要给隋炀帝的后人酅公送点儿樱桃吃。但是他呢,想不好该用什么说辞,说奉上樱桃,那就太尊敬对方了;说赐予樱桃,那又好像太轻视对方。
于是他就向虞世南请教。
虞世南都不用多想,马上告诉太宗:“过去梁王给巴陵王赐礼物,都是说‘饷’。”
饷就是赠送的意思,这个态度就正正好了。
第二件:
还有一回,李世民得了一套屏风,想把《列女传》写在上面,一时没找着书。虞世南当场默写出来。
《列女传》共有多名女子的“光荣事迹”,虞世南能一字不差默写下来,可见记忆力极强。
第三件:
再有一回,李世民要出远门,下属向他请示出行要带哪些书籍。结果李世民说:“不需要!虞世南在这里,他就是‘行秘书’啊!”
秘书在古代是指皇家图书馆,行秘书,就是会行走的皇家图书馆。
后来,人们就把博学强记的人成为“行秘书”。
4.书法妙绝
虞世南年轻时在陈国读书,曾经跟随大书法家智永和尚学字。
他的字是学王羲之的风格,据说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他的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庭坚还夸他写的《孔子庙堂碑》千两*金都买不到。
“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金那购得。”
虞世南擅长书法,唐太宗喜欢书法,而且他还也别推崇王羲之这种圆融冲和的风格。
这俩人简直一拍即合,天造地设!
5.诗趣相通
李世民非常喜欢文学,但和那些大文豪比起来,他的文化程度就有些不够看。
于是他就在长安设了个文学馆,招揽当时著名的文人,讨论*事、典籍,工资比照五品官,日常饮食有鱼有肉,出门还给配车!
文人们都以能够入选文学馆为荣,认为这是“登瀛洲”,登上仙岛了!
这些文人中最著名的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十八人便成了名垂青史的初唐“十八学士”。
当时官场上多是北方人,常常看不起南方人,北方的文人多有瞧不上南方人绮丽的行文风格的。
而且特别是排斥那些哀哀戚戚、香艳撩人,整天描写女子情爱的宫体诗,认为这简直祸国殃民。
唐太宗自己却十分欣赏南方文人,也十分喜欢宫体诗。
北方文人不理解他,南方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虞世南,可能是少数理解他的一颗文艺少男心的人!
虞世南不但宫体诗做的好,而且特别有分寸,遣词用句清雅却不冷僻,几乎可以说是在南北两地文化差异的分界线上左右横跳。
有一次,李世民写了一首香艳的宫体诗,兴高采烈地给虞世南看,希望他能写诗应和。
虞世南看了,先是夸他写得好,然后劝谏他:你是皇帝,如果这样的诗作流传出去,天下人都来效仿,怕是影响天下文风。
李世民听了有点儿惭愧,赶紧掩饰一下,说:哎呀,我这是在试探你!
虞世南心照不宣。
虞世南八十一岁高龄去世,李世民分外伤痛,大哭了一场。
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想到不能与虞世南分享,说了一句:“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就不再弹琴了。我这首诗,能给谁看呢?”就让褚遂良拿去虞世南灵堂前烧了。
李世民是真的将虞世南视为知音。
6.忠直敢言
虞世南在李世民面前是什么样的态度?
有些人以为他肯定是情商很高,把李世民的马屁拍得舒舒服服的。
其实不是,他对李世民最常用的态度是“实话实说”。
贞观八年,李世民治理下的国家遭遇了不少天灾,他与虞世南讨论,虞世南便趁机劝诫他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因为天下太平了就在治理上有所松懈。
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想建造华丽的皇陵厚葬父亲,虞世南几次劝阻。
他还因为李世民喜欢游猎,常常劝他不要因为游玩耽误*事。
有趣的是,李世民对虞世南的劝谏几乎都是接受良好,对魏征的劝诫却时常感到愤怒。
这大概也和两人的亲密度有关吧。
结语
虞世南凭着自身高洁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历经陈、隋、唐几人皇帝,一路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明君李世民的智库。
他死后,唐太宗赐他皇家棺木,让他葬在皇陵。甚至多年以后,李世民梦到他还觉得悲伤,给他烧纸钱办法事。
他就像自己笔下的那只蝉,不借秋风推送,靠着自身的实力走到了高处。
他在高处也没有像哥哥虞世基一般失去本心,丢失底线,依旧秉持初心,为国家、为君主贡献心力。
心有所恃,八风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