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度
TUhjnbcbe - 2023/9/11 21:42:00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度高三一联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让文物回归故乡,才能完整地呈现其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70年回潮,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见证的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公众熟悉却难得一见的《伯远帖》《中秋贴》《五牛图》、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以及刚刚追索回归的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齐聚国家博物馆,向人们讲述“漫漫回家路”。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中国在内,希腊、意大利、埃及等文明古国都曾有过文物被大规模劫掠流失的惨痛经历,也从未停歇追讨文物的脚步。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既有的国际公约在追诉时效和强制性上,存在约束力小、执行力弱等问题。面对文物追索,一些“文物流入国”或坚决拒绝,或含糊其辞,抑或找借口搪塞,总之就是不愿归还,哪怕文物被劫掠的历史记录清晰无疑。文物的回归之路虽然布满荆棘,但这条漫长的回家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编自《照亮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湖北日报》)

材料二:

文物回家,标志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和整个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以什么样的方式归来最相宜,以及回到祖国之后又该被如何对待,同样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是清皇室的旧藏。年,它被一名英国*官从圆明园劫走并被其家族收藏。年3月,国家文物局注意到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虽然通过多种渠道与拍卖机构协商,然而4月11日,“虎鎣”依旧上拍,并以41万英镑成交。令人惊喜的是,十多天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中国。

……

当年流失的大批中国文物,有许多近年来出现在拍卖市场。购买成为流失文物回流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流失日本长达80余年的苏轼罕见画迹《木石图》即拍出4.6亿港币,买家为来自中国的机构藏家,这意味着《木石图》重回中国。年在法国某拍卖会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买下清朝宫廷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当时这件作品的成交价万欧元刷新了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纪录。

对于不惜一切代价狂掷重金购买流失文物的做法,业内并不赞同。一方面“用中国的钱”回购“中国自己的东西”,不利于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人利用同胞的爱国心理,抬高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毕竟,海外回流文物并非件件都是珍品、精品,藏家不应盲目迷信。艺术评论家江因风就曾指出,欧美艺术资本炒高中国文物并天价卖给中国,像是在进行另一种意义上的“掠夺”,“当文化自卑被欧美艺术资本巧妙利用的时候,就变成了可悲的结局”。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文物回家仅仅实现了流失文物在物理空间上的回流,而并未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回归。“许多机构只注重流失文物的投资价值,而完全或部分忽视了流失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研究。”在深圳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吴强华看来,只有摒弃以保值、升值为目标,摒弃以肤浅的拍卖价格进行简单比对的商业诉求,将回到祖国的流失文物纳入学术研究体系中来,才能重新恢复其应有的文化地位。

流失文物“回家之路”和“归来之后”又该如何,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摘编自《流失文物“回家之路”和“归来之后”又该如何,都值得思考》,《文汇报》)

材料三:

日前,……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雅典卫城博物馆二层的少女廊柱,其中一个因遭受掠夺而流落海外,仰望凝视之下,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激动地表示:“这些文物流失在外是文明的耻辱,希望它们能早日回家。”……坚定地回应:”我不仅支持你们,我们还应共同努力。”跨越山海之远、文化之别,在文物保护、文明传承上加强国际合作,为流失文物回归开辟更通畅、有效的国际路径,不仅是中国、希腊等文明古国的责任,更应该是全世界致以人类文明的高度敬意。

(摘编自《不断拓宽流失文物回家路》,《湖北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失海外文物的追案是道世界性难题,文物的回归之路依然布满荆棘,文物追索之路依然迷雾重重。

B.购买拍卖文物促成了许多文物回流,是流失文物回流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但业内并不赞同这一做法。

C.材料三认为文物回归之路依然坎坷,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辟国际路径,并对文物回归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D.材料二紧承材料一中的论题,指出文物回归方式与回归之后又该如何同样值得深思,并解决了相关问题。

2.根据文中所给的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让文物回家,才能完整地呈现其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

B.国际上缺乏流失文物回归的有效机制,导致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收效甚微,流失文物追索之路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C.对于流失的文物来说,仅仅实现物理空间上的回流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将其入学术研究的体系中来,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回归。

D.文物追索难,既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人为因素,但是不管追索之路多么艰难,都挡不住文物流失国追索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B.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在拍卖举行前以万港元将马首铜像购得并捐赠国家。

C.25日,土耳其归还中国的壁画和陶俑都属于中国法律法规禁止出境的文物。

D.近年我国成功促成许多文物归国,并在博物馆中展示这些曾经远离故土的“游子”。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我国文物回归之路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索文物回归之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开锁

程奋只

民国初年,沧州城里出了个有名的开锁师傅,名叫王继业。王师傅开锁的本领极高,沧州城里没有他打不开的锁。

王师傅有一个徒弟,名叫小六,自幼聪明伶俐,学艺十年,学得一手开锁的好本领。王师傅开锁全凭手上的感觉,小六开锁却全靠一双耳朵,他那耳朵异常机敏,开锁的时候把耳朵贴在锁上,锁孔里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开锁也就易如反掌了。看过小六开锁的人都说,这孩子的本领不在他师父之下。

有一天,王师傅对小六说:“小六,你开锁的本领已在师父之上,师父教不了你了。”小六听闻此话,嘴上不说,心中却暗喜:我终于可以自立门户了。王师傅继续说:“只是为师还有一事,二百里外有座香积寺,寺内有一把古锁,三十年来无人能够打开,我也不曾打开,你要是能打开此锁,那天下再也没有你打不开的锁了。”

小六说:“师父,我定要打开此锁,否则绝不出师。

于是,小六日夜兼程,赶到香积寺后见到了方丈,说明了来意,方丈亲自把小六带到一间密室前,说自从三十年前他不慎把钥匙落在密室中后,此锁就再也没有打开过。小六抬眼观看,密室的门上果然有一把巨锁,而且这巨锁是镶嵌在石门的凹槽中的,像一把巨大的门栓。小六不禁一惊,等到他把铁丝探入锁孔,心中更是惊讶,原来那锁看上去笨重厚拙,实际上锁孔里有复杂的机关,小六足足用了两炷香的工夫,终于听到“啪嗒”一声,锁开了。小六心中一阵狂喜:天下再也没有我小六打不开的锁了。

这时方丈推门进入密室,去寻找钥匙。站在外面的小六抬眼一看,只见密室内堆了一地的银元和银子,顿时惊坏了。不一会儿,方丈拿着钥匙出来,把石室的门一关,那把大锁竟自动关闭了。

方丈拿出一点银钱酬谢了小六,见天色已晚,让人给小六收拾出一间空房,并安排斋饭。小六吃完饭,就早早歇了。可他躺在床上,满脑子里都是那白花花的银钱,心想,要是自己悄悄拿来一些用,应该不会被发现吧?就这样,小六动了邪念,等到夜半三更,他偷偷来到密室前,打开巨锁,潜入密室,用一个布袋胡乱装了大半袋银钱,正准备返回,却怎么也找不到门,也找不到锁。原来刚才小六进来时,怕被别人发现,就顺手把门关上了,谁料这个密室的门一旦关上,就再也无法从里面打开了。小六在黑暗中打亮火石。仔细观察,这个石室四壁空空,只有室顶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洞,他连忙冲着这个小洞大喊救命,可喊破了喉咙也没见人来。这下小六绝望了,才想起师父平日里常说的“学艺先修德”,只是自己心浮气躁,哪里听得进去,这才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小六也不知道在密室里困了多久,只觉得饥渴难忍,到后来神智都不清了,昏死了过去。

等小六醒来,已经在一间明亮的屋子里了,旁边坐着师父和方丈,师父表情严肃,方丈却仍是微笑,他看着小六,慢慢讲了一段故事。

原来这香积寺素来香火旺盛,但也时常引来盗贼,为了防盗,多年前,方丈命人修筑了这个坚圆无比的石室,石室四面密闭,只有一扇石门可以进出,石门配以巨锁,唯一的一把钥匙由方丈亲自保管。这石室在建造上还颇费了一番苦心,石门一旦关上,就自动上锁,只能从外面开锁进入,这样即使贼人进入石门,只要他关上了门就无法逃脱。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谁料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三十年前,竟有一个小沙弥,趁方丈外出讲禅,半夜偷出钥匙。打开石门潜入密室,却被困在石室中,方丈回来发现钥匙被盗已经是三天以后了,他透过小孔看到那小沙弥已经昏死在石室中,方丈怕出人命,命人砸锁救人,可费了半天工夫都没砸开巨锁。

也是那小沙弥命不该绝,当时恰好沧州城有名的开锁师傅王一康来香积寺祈愿,听闻此事连忙赶来帮忙。救出小沙弥后,方丈为了表示感谢,拿出银钱作为酬谢,可王师傅不仅分文不收,还让方丈为了安全,重断换一把锁。可方丈还是决定不换锁,而且为了防止钥匙再次被盗,干脆把仅有的一把钥匙也故意丢在密室之中,反正已有能开此锁之人了。

再说那个小沙弥,从*门关里走了一遭,也算是大悟了,可是庙里有规矩,他还是被逐出了庙门,小沙弥本就是个孤儿,王一康看他可怜,又见他是真心悔悟,于是就收他为义子,取名继业。王继业跟着王一康学艺二十年,得到了他的真传。十年前,王一康去世,临终前告诫王继业:“学艺先修德。”

不久,王继业也收了一名徒弟,这就是小六。小六聪慧异常,是一块好料,就是*点子多,心不实。王继业怕他有了这门手艺却不走正道,反而为害一方,为这事,王继业没少操心。

再说这香积寺里的密室,自从三十年前再次锁上,就再也没有人打开过,一年一年的香火钱从密室顶上的小洞投下去,积攒下来,因此才有了满地的银钱。今年天下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府的赈灾粮又不够,所以方丈决定打开密室,将里面的银钱全部取出,救济天下苍生,这才写信给小六的师父王继业,让他前来开锁。接到方丈的信,王继业想,正好借这个机会,试一试小六,借开锁之名,看看他的心术正不正,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

听到这里,小六不禁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师傅要徒弟小六到二百里外的香积寺去开锁,主要原因是他知道小六心浮气躁,不能出师。

B.小六说:“师父,我定要打开此锁,否则绝不出师。”这句话语气坚定,体现了小六的自信满满。

C.“小六心中一阵狂喜:天下再也没有我小六打不开的锁了。”这是小六开锁之后的真实想法,他以为自己能真正自立门户了。

D.小说写的是一个“开锁”的故事,但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学艺先修德。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过小六开锁的人都说,这孩子的本领不在他师父之下。”运用侧面描写,交代了小六手艺精湛,为下文师父叫他去香积寺开锁做铺垫。

B.文中的“锁”既是各种门锁,也是心灵之锁,又是故事情节的连接点,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C.方丈写信叫王师傅去开锁,但王师傅却借开锁试探小六,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王师傅的用心良苦。

D.王师傅和小六有相似的经历,二者的形象相互补充,但小说借方丈之口讲小沙弥的故事,客观冷静,发人深省。

8.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多次交代香积寺的密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听到这里,小六不禁泪流满面。”这句话包含着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忠义*别部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日:“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宋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送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日:“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师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土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C.疏,又称“奏议”或“奏琉”,是臣僚向帝主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雍不慕权贵,*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B.*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C.*师雍仰慕贤良。*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D.*师雍具有胆识。他联合时青对付李全,后因计划泄露,李青被杀死,但*师雍没有害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14.*师雍勇于坚守原则,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暮春

王禹稱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罇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稱: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16.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典故表现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①_________________。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②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对偶、借代、夸张

C.对偶、借代、排比

D.比拟、比喻、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鲜嫩、可爱的青苔,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主张。②“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持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③有一线教师反应,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④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不仅增加额外负担,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策初衷。⑤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⑥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⑦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⑧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5分)

(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4)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四、写作(60分)

一次性吃掉15份凉皮,20个汉堡包、7斤牛排...随着短视频、直播等行业兴起,“吃播”近来在网络上越来越火。做美食、品美食、分享美食本是丰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吃播”博主为赚取流量,暴饮暴食,胡吃海塞。有些专家表示,这种“大胃王”式猎奇秀,无疑是一种浪费食物,误导消费的行为。

一饱之需,何须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校园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人丢弃食物,馒头只吃一半就扔掉,菜刚吃一点就倒掉…问之,有的同学说“家里富有,吃穿不愁,何须在乎这一点”,有的人说“大家都浪费,我何必装节俭”;如果有人节俭,反而被人认为是穷酸。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今年全球疫情的发生,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行节俭,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3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文物追索之路依然迷雾重重”错,材料一说的是文物的回归之路布满荆棘:材料二讨论回归之后应被如何对待;材料三为文物回归之路指出了方向,因此并非“迷雾重重”。B.根据材料二“对于不惜一切代价狂掷重金购买流失文物的做法,业内并不赞同”可知,业内不赞同的是“不惜一切代价狂掷重金购买流失文物”的做法,而非“购买拍卖文物”。D.材料二并没有解决文物回归方式的问题。

2.B(3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三“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国际上缺乏流失文物回归的有效机制”可知,国际上缺乏流失文物回归的有效机制是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而非全部原因。

3.C(3分)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所考查的文段的论点,然后辨析选项所给论据是否能够支撑论点。材料二的论点为流失文物“回家之路”和“归来之后”值得思考。A.重在说明我国流失文物“回家之路”值得思考。B.爱国企业家何鸿燊重金购买被拍卖流失文物值得思考。C.材料强调的是流失文物的回归,选项强调的则是走私文物的回归,因此不能支撑材料三的观点D.仅仅实现了流失文物在物理空间上的回流,并未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回归,可支撑“流失文物:归来之后,值得思考。

4.①开门见山,开篇提出问题、表明论点,引人深思。②全文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观点鲜明。③论证中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第一问:①我国流失文物种类多,数量大,不易追索。②国际上缺乏流失文物回归的有效机制。③文物流入国”以各种理由拒不归还。④很多时候,文物回家仅实现了其在物理空间上的回流,并未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回归。(每点1分)

第二问:开拓多样化的文物追索路径,如:可以通过合理经济补偿的购买方式促成流失文物回家,但是坚决反对不惜一切代价狂掷重金购买流失文物的做法。(1分)也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开辟国际路径,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多种方式促成文物回家。(1分)

6.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他知道小六心浮气躁”有误,原文是小六“*点子多,心不实”。

7.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对比手法”有误,应是“照应手法”,暗示故事结局具有巧合性。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是小说的窗口,窥视灵*,洞察人性;③连接“开锁”的故事和“小沙弥”的故事,增加情节的曲折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从内容上看,“香积寺的密室”是故事的发生地,密室里的银钱是人性的试金石;从结构上看,小六开锁、潜入密室偷银钱、听小沙弥的故事都由香积寺密室连接,因此,“香积寺的密室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9.①小六听了方丈讲的故事,内心受到了震撼;②“泪”折射出他对师父的感激和对自己行为的悔恨,使他开始正视自我;③“泪使他觉醒,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是“学艺先修德”。(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意蕴的能力。小六之所以流泪,是因为方丈讲的故事触动了他的心灵,促使他反思自我,走向觉醒,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分析时,要深挖“泪”的内涵。

10.C

11.A从“大学”是没在京城的学校可以判断该项错误,根据原文“调要州教授,学*一以吕相谦为法”可知,学*是在地方任职而不是在京城,学*是古代的学官名,深到地方主管教育。

12.B“没有领会”说法有误,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并不领情。

13.(1)*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止)。(“以书”归老”“格”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听从)。(“失”犯“从”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师雍弹劾了身为宰相的老同学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少弹劾,但*师雍坚守原则,始终没有屈服。(3分)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师雍坚守原则的事例,如“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终不屈,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简要概括即可。

15.C(3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16.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莺的啼叫声,被蝉凄厉的声音取代,更增添了这种悲伤;(2分)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2分)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2分)

译文: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作者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何必需要别人的劝酒,作者也只能借酒消愁,再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春之欢。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屡遭贬谪、报国无门、青春已逝的慨叹。

17.(每空1分,共6分)

(1)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D(3分)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古怪”“坚忍不拔”“蹬着脚告诉你”“裙袂飞扬,翩然起舞”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9.①原文修饰语单独成句,具有强调作用,富有情感色彩;②原文句式灵活,富于变化,给人美感;③原文与上下文语体色彩一致,亲切有味,更能突出事物特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0.①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②看到了又一种绿(每空2分,共4分)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具体语境可知,第1空所填句子与前文是并列句,根据对应关系可知,此空应用比喻句来体现前文的画面感;第2空作为第二段的总起句,要有概括性,根据文意可知,所填内容要和“绿”相关。

21.②将“维持”改为“维护”;

③在“补课”后加上“之实”;

④将“不仅”移到“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前面;

⑥删掉“教育机构”或者将其改为“在线教育机构”。

(每空1分,共4分)

22.(1)林黛玉薛宝钗(位置可互换)

(2)贾探春

(3)巧姐

(4)贾惜春

(每空1分,共5分)

23.作文:60分,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楚州属史。出入强盗兵刃之间,不害怕不思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师雍秘密联合忠义*别部都统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建官员赞扬他,*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被调往婺州任教授,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推荐他。*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他,*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延,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推荐*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师雍。*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搁置(阻止)。乔行简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拜相,召*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师雍不领情。

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遣送到外地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师雍上疏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贴职给史嵩之,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应)免去所任职务,皇帝准许(听从)。*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因*师雍弹劾的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

郑清之仍希望*师雍能够少弹劾,*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久以后,以直宝文阁领宫观官,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起用*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师雍却在江西官署去世。*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爱护自己的名节,不愧是良师益友。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