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在人物刻画与细节描写方面穷尽细致,令人叹为观止。比较令人津津乐道者,是书中的饮食描写。
虽然江湖好汉们的食物种类颇为单调,大体上无外乎熟牛肉与混白酒,但在施耐庵的生花妙笔之下,这些单调的食物也生出一番别样的滋味。
本文想就鲁达、三阮、李逵等人的吃喝描写,进行探讨论述。
本文共字,阅读需9分钟
①鲁达的吃喝描写
鲁达是提辖出身,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过他的饮食方式却颇为粗豪,且赊账成瘾,很有几分江湖好汉的色彩。
鲁达登场时,撞见逃难在外的史进在茶坊中“吃泡茶”,相互寒暄一番便相约“上街去吃杯酒”。
鲁达离去之时,对小二说“茶钱洒家自还你”,说明这是一次赊账行为,而从小二“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的回复中,也可知延安府中的商户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鲁达回头道:“茶钱,洒家自还你。”茶博士应道:“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水浒传第三回》
除了赊账之外,鲁达的另一特点便是食量巨大,令人印象深刻。早在剃度之前,他便多次展现出自己的惊人食量。
他先是在延安府的酒楼中大摆筵席,“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不巧被金翠莲的啼哭搅了兴致,引出拳打镇关西的剧情。
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酒保下去,随即烫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水浒传第三回》
之后在逃难途中,鲁达又跑到金翠莲的宅院中大饮长歠,“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满满摆了一桌子,金老汉“父女二人轮番把盏”,一直吃到“将及天晚”才罢休。
鲁达大饮长歠在剃度之后,鲁达也没闲下肚子,因为赵员外时常“使人送些东西来吃”。如此尤嫌不足,他又多次违令下山,破戒饮酒。
俺往常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水浒传第三回》
第一次是在半山亭子上截住一个卖酒汉子,鲁达“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吃尽整整一桶方才住口;事后撂下一句“明日来寺里讨钱”便尽兴而归,可知又是一顿司空见惯的霸王餐。
(智深)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水浒传第四回》
那个汉子“怕寺里长老得知(卖酒给和尚),坏了衣饭,忍气吞声”,被迫“飞也似下山去了”。鲁达此番白食,遂成一笔无头坏账。
第二次是鲁达溜到山下市井中胡吃海喝,“约莫也吃了十来碗”,吃得口滑,又讨要下口的荤菜,“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
在店小二的苦苦劝阻之下,鲁达又吃尽了一桶酒,“剩下一脚狗腿,把来揣在怀里”,方才作罢。
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那里肯住。庄家到都呆了,叫道:“和尚,只恁地罢!”……智深道:“再打一桶来!”--《水浒传第四回》
鲁达此番烂醉如泥,遂引出大闹五台山的剧情。
前往东京的路上,鲁达途经桃花村,在刘太公庄上留宿,再度胡吃海喝,“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一壶酒”瞬间见底,杯盘狼藉,刘太公“对席看见,呆了半晌”。
智深也不谦让,也不推辞,无一时,一壶酒,一盘肉,都吃了,太公对席看见,呆了半晌。庄客搬饭来,又吃了。--《水浒传第五回》
之后鲁达又要求加餐,庄客们“取一支(只)熟鹅,大碗将酒斟来,叫智深尽意吃了三、二十碗”。可知之前的正餐不过是开胃小菜。
庄客取一支熟鹅,智深尽意吃了三二十碗从几次较为细致的描写上推断,鲁达一餐的食量至少相当于今天三至五升,基本可以视作行走的饭桶。当然,如果没有这般恐怖的食量做支撑,鲁达也没有“倒拔垂杨柳”的惊人神力。
②三阮的吃喝描写
三阮是石碣村的渔霸,亦曾“在泊子里做私商勾当”,性情凶狠,生活潦倒。因此他们的饮食特点便是食物粗粝、食量巨大。
阮小二登场时“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领旧衣服,赤着双脚”,经济状况一目了然。
阮小五则是以一副*棍的姿态登场,彼时连他老娘的头钗也被这个不孝子骗去*掉。
阮小二叫道:“老娘,五哥在么?”那婆婆道:“说不得!鱼又不得打,(小五)连日去*钱,输得没了分文,却才讨了我头上钗儿出镇上*去了!”--《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小七则戏谑地表示“莫说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可知也是一丘之貉,终日厮混滥*。
阮小七便在背后船上说道:“哥哥正不知怎地,*钱只是输,却不晦气?莫说哥哥不赢,我也输得赤条条地!”--《水浒传第十四回》
就三阮的经济状况而言,他们虽然依山傍水,不至饥寒,但平日想必也吃不太好。因此吴用做东时,三阮便暴食豪饮,毫无节制。
就笔者的个人感想而论,三阮的食量,比鲁达、武松、李逵等人更加匪夷所思。
吴用当时欲引诱三阮入伙打劫生辰纲,因此在请客方面颇下本钱,选了一个荷花荡中相对讲究的酒家,还“到水阁内拣一副红油桌凳”坐开。
开餐伊始,“铺下四双箸,放了四盘菜蔬,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紧接着在阮小二的强烈要求下,店家又将新宰*牛的“花糕也似好肥肉”,大块切了十斤上盘。
阮小七道:“有甚么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三阮则“狼餐虎食,吃了一回”,可知吴用就是凑数的,食量可以忽略不计。
花糕也似好肥肉,大块切十斤来当日下午,阮小七又“去船内取将一桶小鱼上来,约有五七斤,自去灶上安排”,于是“四个(人)又吃了一回”。
同日夜晚,吴用出钱,再请阮小七“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以备夜宵之用。
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水浒传第十五回》
四人返回村里,宰鸡烧肉,又开始大吃大喝,终于在酒足饭饱之后将话头儿转到了生辰纲的勾当上面。
梳理剧情,可以惊讶地发现,一日之内,三阮竟然吃掉了四盘菜蔬、十斤*牛肉、五七斤小鱼、一对大鸡、以及不计其数的白酒。最后购买的“二十斤生熟牛肉”不知是否被吃尽,不过从时间描述上推断,这二十斤牛肉应该也被吃掉不少。
阮小七宰了鸡,叫阿嫂同讨的小帮子在厨下安排。约有一更相次,酒都搬来摆在桌上。--《水浒传第十五回》
照此描述,三阮的平均食量已经超过了鲁达,不知是昙花一现还是寻常水准。
当然,相比于鲁达“白切狗肉蘸蒜泥”、“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果子”、“泡茶”等稍稍讲究的吃法,三阮这种纯粹的底层人士,饮食方式相当粗粝,对调味手法亦无要求。酒肉之于三阮,近乎纯粹的果腹之物。
这种相异的饮食习惯,也更加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社会地位。
③李逵的吃喝描写
李逵是江州的一个小牢子,也是押牢节级戴宗手下的帮虎,平日里欺行霸市,狐假虎威。
(李逵)酒性不好,人多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棍。见今在此牢里勾当。--《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李逵在吃喝方面的特点极端鲜明,且其吃相充分反映出其人之性格。
此处以琵琶亭中的酒局为例。
当时宋江坐在主位,戴宗与李逵负责陪酒。
宋江财大气粗,在饮食方面颇为讲究,“叫酒保铺下菜蔬果品海鲜按酒之类,取过两樽玉壶春酒,开了泥头”。寥寥数笔,格调立现。
李逵对这些繁文缛节则毫无兴致,一味要求“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因此惹得戴宗不快,担心搅了宋江的兴致。
李逵便道:“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畏做声,只顾酒便了!”--《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宴席之中宋江突生雅致,“心里想要鱼辣汤吃”。酒保端了一盆“三分加辣点红白鱼汤”,结果宋江又开始挑三拣四,认为鱼“是腌过的,不中吃”。
戴宗道:“兄长,一定这鱼腌了,不中仁兄。”宋江道:“便是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这个鱼真是不甚好。”--《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宋江: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李逵则毫不介意,先是把自己碗里的鱼肉“和骨头都嚼吃了”,紧接着又把宋江、戴宗碗里的鱼“捞过来吃了,滴滴点点,淋一桌子汁水”。
宋江看李逵腹中饥渴,有心拉拢,便主动替其加餐。酒保则表示“小人这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被李逵“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
这一细节,侧面说明李逵只是吃鱼,却不甚喝汤,因此碗里才会留下许多鱼汁。
有趣之处恰在于此。
宋江是“好喝汤不好吃鱼”,李逵是“好吃鱼不好喝汤”,金圣叹读水浒时曾注意过这点,并称这种笔法为“绝倒”。
泼酒保有何妙处?妙在因此一泼,便写出李逵不吃汁来,偏与宋江思汤想水,不是一样,绝倒绝倒。--金圣叹
在这场酒局中,宋江与李逵便近似于双生镜像,且在饮食偏好方面有互补之功效。
值得玩味的是,李逵后来的人生轨迹亦如此饭局,兢兢业业跟在宋江身后保驾护航,替大哥背黑锅、下黑手、干黑活儿。正如他初次见面时替宋江清扫残羹剩水一般。
另外,牛肉与羊肉也是一处精巧伏笔。
店小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的说辞,虽是说给宋江听的,实际却是针对李逵,揶揄对方的穷酸口味,因此惹得李逵暴怒。
酒保道:“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应道:“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这一细节存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因为北宋时代,羊肉与牛肉都不是一般人家能够经常吃到的食物。
牛肉的稀缺主要来源于法律的约束。
两宋禁制宰杀耕牛。虽然民间私自食用牛肉的风气难以禁止,不过这种食物一般不登大雅之堂,至少在琵琶亭这类档次较高的地方是见不到的。
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宋刑统》
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宋会要刑法志》
羊肉的稀缺主要是因为价格高昂。
两宋牛肉已不便宜,“每斤价直须百钱”;而羊肉的价格更高。《要录》记载,采买七百二十口羊,兼办理太庙支用,便“计钱一万缗(贯)”。以重量换算,羊肉无疑比牛肉贵出许多。
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年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值需百钱。--《宋会要刑法志》
应办太庙、景灵宫大小酌献支用,并买献内膳、御膳羊七百二十口,计钱一万缗。--《要录》
在稍后的南宋时代,“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比牛肉价格高出数倍不止。
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夷坚丁志》
北宋皇室对羊肉也颇为喜爱。比如仁宗在位时,“宫中夜饥,思膳烧羊”,可知皇帝对此亦情有独钟。
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宋史仁宗本纪》
仁宗时,宫中夜饥,思膳烧羊因此酒保在回应宋江“有羊无牛”时,其实包含了两重含义。
第一是类似宋江这种看上去颇有身份之人,不该在餐桌上点牛肉(因为法律不允许),而该吃更符合身份的羊肉;第二则是变相讥笑李逵低俗的饮食志趣。
④小结
《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饮食文化,也借助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食物,塑造登场人物的性格特征。
端王府中的玉液琼浆、十字坡下的人肉馒头、飞云浦的烧鹅、琵琶亭的鱼汤、以及俯拾皆是的“大块切牛肉”、“大碗混白酒”,无一不反映着不同背景下相异人物的鲜明形象。
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碗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水浒传第二回》
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鹅来,只顾自吃,也不睬那两个公人。又行了四五里路,再把这只熟鹅除来,右手扯着,把左手撕来,只顾自吃。行不过五里路,把这两只熟鹅都吃尽了。--《水浒传第三十回》
另外,无论时间与地点如何变换,人物的行动终究被限定在市井、江湖的大背景中。因此借饮食场景的描写,不仅方便串联不同角色,也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