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食育丨从新冠肺炎看中小学食育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3/8/5 20:58: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33.html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33.html
                            

王金平(南昌师范学院*委书记、教授)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都是源自人类野蛮无知地食用野生动物而招致自然“报复”的恶果。食育,既是指食品健康和安全教育,也包含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此次新冠肺炎启发我们,在中小学开展食育,培养具有良好食育素养的健康公民,已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

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当前,我国正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深刻反思这场“吃”出来的人为灾祸,我们可以发现,本次疫情实际与“食育”缺失密切相关。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正确价值观树立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大推进食育力度,对培养合格公民、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加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合格公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中小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金期”,此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食育教育很有必要。近年来,由于国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吃出品位”的巨大转变,同时也滋生了“吃出特色”“吃出个性”这类食用野味的“时髦”行为。在中小学开展食育,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二是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中小学食育是一种集营养健康知识传授、食品安全意识培育、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和饮食文化传统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教育,也是引领青少年追求美好生活、感恩万事万物和敬畏生命等价值的“大思*”教育。显然,中小学食育既包含体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五育的内容,也是实施“五育”、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中小学食育与“五育”之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实施健康中国、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标志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年国务院又陆续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等重要文件,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指明了具体的行进方向和路径,尤其是将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由此可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小学食育责无旁贷。

中小学食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府部门已制定了与健康相关的*策法规,业内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呼吁和倡导,个别幼儿园、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些食育推广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食育在我国中小学目前仍停留在破土萌芽阶段和摇旗呐喊层面,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成效不够明显。

食育观念缺失。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在现有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健康教育也并未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而是散落于体育、科学教育等内容中的边缘课程。显然,到目前为止,食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界里尚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但在中小学中正规正式食育课程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几乎没有提及。

食育条件缺乏。在中小学中,食育条件也处于“三无”境地之中。无专业师资,食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目录中并未设置与食育相关的专业,专业师资缺乏成了制约中小学食育发展的瓶颈。无专用教材,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形式活泼的适合中小学生的食育类权威教材。无专门课程,受专业师资和专用教材缺乏影响,当前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还未开设独立的食育课程,与食育相关的内容通过诸如《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或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晨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食育支持缺位。中小学食育条件的“三无”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各界对中小学食育的支持缺位,*府部门、社会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还未达成统一共识,没有形成一致行动。*策支持不到位,*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部门缺乏*策层面的强力推动,专门的食育法律法规或*策文件还未制定、形成和推广,导致中小学食育方向不明,目标不清、经费不足、底气不够。推动力量不协同,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和高校等投入到中小学食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各类食育活动中的合力还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小学食育推动乏力。家校合作不深入,学校和家庭仅靠碎片化、片面化的食育知识对学生施加单向影响,缺乏互动合作,育人效果欠佳。

推进中小学食育的路径选择

从年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惨痛教训,更应对青少年饮食习惯和行为的深刻自省和反思。食育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成为国家、社会和中小学共同承担的健康事业。

国家层面。中小学食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应从国家层面强力推动食育进法律、进系统、进学校等。一是尽快制定、出台中小学食育相关法律法规,*府部门要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切实推动中小学食育立法,从制度层面规定食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大纲和培养目标。二是将食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把食育摆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契合、食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融合、专题教育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中小学食育教育模式。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学食育督导评价体制,将食育纳入中小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设-自评-考核-整改”的中小学食育评价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育优质校、食育创新试验区创建活动,鼓励全社会予以监督。

社会层面。中小学食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协同努力,才能构建完整的中小学“食育”支持体系。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适时在高校设立食育专业,培养食育专业人才,将食育纳入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中小学食育师资难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智库作用,积极开展食育专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相关企业要主动承担担负食育育人的时代责任,企业应成为中小学食育“活课堂”,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参观企业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展览等活动形式,强化中小学生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认知。三是新闻媒体要当好食育“宣传员”,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加强中小学食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食育氛围。

学校层面。中小学校是推动食育理论和实践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在中小学播撒食育种子,根植食育理念,才能顺利实现国民身心健康目标。一是要树立“大食育”理念,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开展食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大食育”理念。二是开设食育“大课堂”,将食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独立的食育课程,构建食育“隐性”课程,开展与食育相关的课外活动,架构融“学生兴趣、学生竞赛和学生课程”为一体的中小学食育“大课堂”。三是实现食育“大联合”,与高等院校、企业、社区和家庭等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互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高参小”“校企合作”“家校共育”等协作育人模式,共同助推中小学食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切、支持和共建的教育事业。

长按下图,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育丨从新冠肺炎看中小学食育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