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山水图》卷,南宋刘松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年,一夜春雨过后,陆游的两句诗成了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中的深巷就是现在杭州的孩儿巷;而戴望舒著名的《雨巷》,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走过的雨巷,曾经有无数条横亘在杭州的雨中。
浓红坠地,绿荫满枝,这是公元年临安(今杭州)的暮春。
01.
杭州,旧称临安。
位于钱塘江的北岸,大运河在此与钱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东南是龙门山和会稽山。
公元前年,秦始皇凭借并吞六国的余威,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游东南,十一月到达钱唐(杭州古称)。
船队到达钱江岸边时恰逢潮涨,面对汹涌的滔滔江水,秦始皇命人将大船缆系在宝石山下的一块巨石之上,自己登上峰顶眺望渡江的通途。
就这样,二千二百年前秦始皇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脚印留在了杭州的土地上。
公元年,隋文帝废钱唐置杭州,杭州作为地名延用至今。
公元年,杨素建杭州城,周长三十六里九十步,城垣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唐门,东划胥山于城外,西包金山、万松岭于城中。设有钱唐门(至清犹存)、盐桥门、炭桥门、凤凰门。
公元年,隋炀帝令开凿京口(今江苏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长余里,宽10余丈,能通龙舟,并在沿途设置了驿馆。杭州是大运河的南方起始点,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其*治与经济的重要地位突显了出来,为杭州日后成为东南大都会奠定了基础。
公元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杭州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打动了白居易,令诗人吟诵不绝。此后,杭州和西湖便成为了历代诗人歌唱的对象。
五代十国时,杭州是吴越国京城,改称西府。
这是杭州作为帝王之都的始,也是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西府城是在隋唐州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内有子城(即王城),外有夹城和罗城,共三重,规模宏伟。
吴越王钱氏曾先后两次扩建杭州城,钱氏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都*士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使杭州城区扩大了一倍。
雷峰塔和宝石塔就是在吴越国时期建造的。这两座塔一南一北,极大地丰富了杭州城市的轮廓线,使西湖山水与杭州城区遥相呼应,婀娜多姿,树立了杭州江南水城的特色。
杭州历史城址变迁图
靖康二年(),金兵攻克汴京,开封沦陷,二帝被俘,北宋的统治在靖康之耻中结束了。
靖康二年五月初,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以临安(今杭州)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正式定都临安,称“行在所”。杭州就这样成为了南宋的京都。
南宋是一个历尽屈辱的朝代,以屈辱始,以屈辱终,然而却维持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统治,而且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还实现了高度的繁荣,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奇迹了,正是这一奇迹,到最后成就了杭州八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地位。
南宋李嵩《货郎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2.
南宋,是在吴越子城基础上修筑皇宫,周回九里。同时外城大有更易,临安城比吴越国时期更为扩大了。
从绍兴二十八年(年)开始,南宋*府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扩建宫城及其东南的外城。
宫城又称大内或皇城,位于凤凰山麓,北起凤山门,南到钱塘江边,东止候潮门,西至万松岭,城周约九华里,乃就吴越子城改建而成。
这张图就是南宋的京城图——
这张地图是清朝年间,跟杭州80年代的地图基本上都是相通。
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城的一个特点:它采取的是河路并进的城市体系!还有就是——皇城在整个城市的南边,它打破了传统皇城的布局。
这个皇城图——
南宋的皇城,在整个城市的最南边。
在我国古代正统王朝的都城布局中,自东汉以来,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为此,皇城通常位于城北。
那么,南宋临安城为何偏在南边?
因为,南宋初年的国力还比较匮乏,内忧外患,凤凰山是五代吴越国的都城和北宋杭州州治所在,具备建造皇宫的物质基础。
而且从*事角度考虑,临安城南部地势较高,便于修筑楼台瞭望城内外情况。
还有,丽正门的外面就是钱塘江,建在这里可能考虑到如果打仗失败的话,渡江往南跑也很方便。(毕竟有过两次离开杭州往绍兴跑了回来的经历)
南宋王城就是依山而建。地图上可以看到西部是没有城墙的,因为山较陡,利用了陡峭的山体作为王宫的城墙。
凤凰山
另外,南宋临安城经考古发掘,城南宫门丽正门、主要宫殿、皇城北宫门和宁门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表明南宋皇城并没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
从这个图可以看下——
南宋皇城图
根据史书记载,皇帝有重大出行活动,一定会是从丽正门出来,绕一圈,所以,一般皇宫南北这两个门要对称,但是南宋王朝不是。
这与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皇城宫殿建筑有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不同。
丽正门砖砌道路遗迹
不仅如此,南宋皇城的布局,城池的修筑,与北宋东京城形成巨大反差。
北宋宫城位于东京城北部,完全符合坐北朝南的布局规范。城池高大方正,几乎没有一段曲折蜿蜒的城墙,所有宫殿汇聚宫城中,完全没有跳出宫城另建的宫殿。
城池的修筑,与北宋东京城形成巨大反差。
整个南宋皇城呢?不规整。考古发现它的城墙也是弯来弯去。
不仅如此,它改变“左祖右社”格局。
什么是“左祖右社”?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都城通常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一般,在皇宫南门(正门)外惯用“左祖右社”(左祖庙,右社稷坛)的格局。
祖庙即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先帝的宗庙。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五谷之神,祈求丰收的场所。
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祭祖和祭土地五谷神,太庙和社稷坛都得到了大力的修建。
像下面这些朝代都城,北宋东京:
北宋东京“左祖右社”分布图
元大都:
元大都“左祖右社”分布图
明清时期:
明清“左祖右社”分布图
它们都遵循了这个原则。
南宋定都于杭州,是受当时的*事态势以及杭州自身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促成。
皇城选址凤凰山麓,沿用原来吴越王宫、北宋州治已有建筑。如果是州城的话,没有设祭祀和祖庙的,况且左右或是江或是山,也没有地理条件建立太庙。
所以,南宋陆续修建的太庙、太社太稷坛在距离皇宫二三百米的地方。它打破了传统的“左祖右社”这个规制。因此南宋没有这么烦琐的礼节,不按照常规出牌,皇帝也比较随意一些。
03.
南宋临安城的这些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治比较开明了(不谈*事的情况下),*治开明了以后,经济文化才能迅速发展。
以西湖为例,西湖在经过唐宋以来的疏浚和整治后,到了南宋时,其繁华达于顶点。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所谓西湖十景,即在此时形成。
南宋还先后建造了聚景、真珠、南屏、集芳、延祥、玉壶等御花园,遍布于西湖之上及其周围,正是自六蜚(皇帝车驾)驻跸,日益繁艳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有为诗曰: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其盛可想矣。
考古挖掘后,顺应了南宋的经济文化的发达。
南宋出土瓷器:磁州窑罐底
北宋时杭州从十五万人增加到约二十万人,南迁以后,孝宗乾道年间是五十五万,理宗淳祐年间增至七十六万,到了度宗咸淳年间达到一百二十五万。
这些数字不一定很准确,因为第一,外来人口恐怕没有统计在内,南宋朝廷对首都居民有一系列优惠*策,外省人不得享受,所以户籍登记对两者肯定是严加区别的;第二,城乡居民(市民和郊县农民)在不同的统计中,有时含混不清。
总之,当时市区实际居住人口决不会少于此数。
据文献载:十二世纪的世界各国,以南宋最为繁荣富盛,故南宋的第一州,实即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南宋出土瓷器:龙泉窑青瓷碗
南宋出土瓷器:影青瓷瓶
龙泉窑青瓷洗
在这座人物繁盛,市井骈集的大都市里,全国乃至海外的商品应有尽有,各类不同的商品制作、供应及服务业共有四百四十行,而且各自相对集中,百姓购物及享受各种服务之便利可以想见。
清晨,南宋都城临安。皇宫门外御街旁,从汴梁搬来的王公贵族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影响着这
至于吃喝玩乐,其场所之多,服务分工之细,简直令人生出今不如昔之感。
饮食业中,有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等种类,营业内容各有区别,其中分茶酒店日常供应的菜式达上千种之多,面食店和荤素从食店的菜肴和点心也多达数百种。
这些花色品名,至今尚留有记载。
在当时,杭城夜市极为繁荣。
古人曾以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四更,游人始稀加以描述。
《武林旧志》说: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毯求售,谓之灯市,每逢入夜,大街小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南宋的历代帝王经常逛游夜市,大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奢侈之风,连一些平素深居闺阁的千金小姐也经不住闹猛的夜市之惑,争相上街选购自己喜爱的饰品衣物。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
南宋迦陵频伽
宋代皇帝留下的书画非常多,南宋每一个皇帝都是书画家。而且南宋几个皇帝都很长寿,一般活到60岁左右。他们在位期间都不是老死,像宋高宗59岁退了,他的儿子60岁不到就退位,自己去写书画了。
并不像其他朝代,皇帝一定到老死为止,或者被赶下台,他们是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不干了,去写书画。
这时的杭州可谓灿烂开放,城市繁华真正达到了古代世界城市的最高境界。
考查12-13世纪世界各国的境况,实在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与南宋都城杭州相比。
城市繁华,城市人的气质也就非同凡响。
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临安,惊叹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
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忽必烈就挥师渡江,一直打到临安,存在了年的南宋王朝顷刻间覆灭,昔日的南宋皇宫也被改建成寺院。
到延佑、至正年间,诸寺相继毁废,遗址湮没无闻。“天城”临安逐渐化作飞向天尽头的纸蝶和西湖中飘飘荡荡的枯叶落花,淡去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之上……
本文参考:
《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杜正贤,上海古籍出版社
《解读中国古代都城》,刘庆柱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