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61窟宴会图
敦煌壁画中可检索到40余幅宴会图。按其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种:一种为婚礼宴会,占大多数;第二种为贵族、士大夫阶层者的宴会;第三种为公府里的宴会。婚礼宴会均在特设的帷帐中举行,称为“帐设”。贵族、士大夫、文人骚客的饮酒之处主要在亭子间。在亭中举办宴会,是唐人的一个时髦。在诸多文学作品和笔记野史中频频出现。第三种为“厅设”,即宴会地点在衙门公府的大厅举办。
莫高窟第窟宴会图
莫高窟宋代第61窟西壁的宴会,在宫内举办。在一个建筑物的两序各摆放一张食床,食床一边坐4人,一个仆人模样者在摆放食具或上菜,食床上每位食客前有食物,中间站立有3位女性、1位男性,有可能就是演唱的音声。这可能是当时宴请使节等官府正式宴会的式样。
宴会上的座次是很有讲究的。《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有一个梁山英雄排座次的举动,以此来确定山寨各头领的地位。实际上,每新入伙一个头领,山寨都要重新排座次。如林冲初入山寨,王伦自知武艺不及林冲,遂有意压制他,将林冲排在了杜迁、宋万之下;而晁盖等入伙、林冲火并王伦后,吴用曾有过一个举动,将头把交椅让与林冲,而林冲坚意拒绝,最后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因此,古代的,座次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
宴饮座次示意图
早期,正规的宴会活动是一人一案。到了后来,坐具、食床发生了变化,由一人一案的进食方式演变为“列坐而食”,到宋元以后出现方桌、圆桌“围坐而食”。
从一人一案到列坐而食,每张食床边列坐的人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大多婚礼宴会图上可以看到,每张食床达到了8人,即两边各4人,最多达到10人,每张食床两边各5人。敦煌当时流行6尺和8尺两种食床,应该是6尺食床两旁可以坐8人,而8尺食床两旁可以坐10人。
莫高窟第窟宴会图
而在进食方式上,人早期的食制是分食的,汉代墓葬画像砖、魏晋墓葬画像砖都有明确反映。当时的宴饮是一人一案或两人对食,由仆人运送食物;进食者或席地而坐,或坐在一种方形榻上就食。至迟在南北朝以前还是这样。
莫高窟第61窟庆典宴会仆人送食图
到了唐五代时期,已经是合食制了。敦煌壁画上的宴饮图几乎都是对坐会食。但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如后世那样的“围坐共食”制。虽然由于菜肴的增多而对坐在一起,但食物的分配还是按各人进行。主食是大家共用一个器皿,但菜肴等仍然分开食用。因此,当时敦煌的食制和今日西方一样,虽然坐在一起,但食物是分开的。
一直到了宋元以后,由于方形和圆形食桌的出现,菜肴品种的增多,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合食制。
莫高窟第窟宴饮图
在参加宴会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则采取轮流坐席的方法。《甲午年(公元年)五月十五日阴家婢子小娘子荣亲客目》文书中,前来贺喜的客人达到了多人,根据壁画,在帐设的每张食床上,一次只能容纳8~10人,而一般人家,不可能也没必要设置许多食床。因此,敦煌当时的婚礼宴饮和以前的河西走廊农村一样,客人须轮流入席,即所谓的“流水席”。待客的方式是一拨结束后,再安排一拨。当客人列坐在铺设好的食床两边后,则由仆人或服务人员用盘子为每位食客运送食物。
莫高窟第12窟婚宴图
在隆重的饮食场合,食客一边进食、饮酒,一边还可以欣赏到歌伎的歌舞,食客亦可自己根据某种曲牌即兴创作、演唱。
来源:敦煌书坊,文章摘编自:高启安著《旨酒羔羊——敦煌的饮食文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来源: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