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历史变迁香港由小渔村到国际大都会
TUhjnbcbe - 2023/6/25 21:19:00
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46.html

注:以下内容编辑成书、出版于年。

一个半世纪比前的小渔村香港,谁会想到竟成为今日世界著名的大都会!在她奇迹般的发展过程中,既充满了屈辱和动荡,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回顾一百乡年前,港岛南九龙等地,只不过是荒地和一个个渔村。作为港岛財富集中地的中环,原只是荆辣丛生、怪石嶙峋的海滨斜坡和海滩,没有一个村落;港岛的山区,也就是上文说过的英国*队登陆的地方,散布着一些村落,有水坑口、塘咀。水坑口是一些靠捕鱼捞虾的小渔民的茅屋群。石塘咀原居住着一些客家石匠,在此采石后因虎狼出没,海盗骚扰,至英国人上岛时,该村已没人居住了。

*泥涌则住着吴、叶两姓村民,靠种菜及养家禽家畜为生。港岛如今商业最为繁盛的地区湾仔和铜锣湾一带有*泥涌村、扫捍埔(如今的*府大球场)、灯笼洲。

如今的维多利亚公园直至湾仔庄士敦道以北也是填海起来的,港岛的东面筲箕湾、柴湾一带,有一些小村落。筲箕湾是天然良港,渔船常来停泊,慢慢地在附近就形成了渔民聚集的村落,如今仍可见到深受人们尊崇的海上守护神——谭公庙。

柴湾一带则有罗屋村、成屋村、蓝屋村、陆屋村、西村、大坪村等小村落,居住着农耕为生的客家人。

港岛的西南面香港仔,早就出现渔民社区,居民世代捕鱼维生,当年盛产莞香的香港村就在*竹坑村。而九龙地区则有很多人从盐、农、渔业、村落不少,如:当时有驻扎者*队的九龙村,林姓居民居住的大勘村,吴、陈、李等族人聚居的衙前围,客家人聚居的石硖尾村、渔民聚居的鲤鱼门村一带的三家村、马环村、马背村等。如今的旺角是一片种植通心菜和西洋菜的水洼地,启德机场却是填海建成的,油麻地是避风塘,尖沙咀是泊港,有炮台。

总之,一百多年前的港九地区,可以说是很落后的。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只不过作为鸦片转卖中心而已。香港正式落人英国人手中后,被宣布为自由港。似乎香港有了各种优越条件,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广阔的天然深水港,位处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接靠大陆南方,容易获得大量劳工,容易获得大陆各种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是,当清*府也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个通商口岸时,香港的经济贸易地位顿时大受影响。它的劣势在于基础薄弱,没有像样的市场,海盗猖獗。当时英国一些大商人、高层官员,对香港的前景极为悲观。年8月13日,香港三十一家英商联合上书英廷殖民地大臣史丹莱,陈述五口通商造成香港贸易日形衰落的情形,主张放弃香港而取舟山。然而,英国*队占领了不但靠近杭州湾而且靠近中国最大商埠的上海的舟山岛达四年多久,当地人民反英情绪十分激烈,英方在舟山的经营并不理想,加上在香港已投下巨资,不忍舍弃,英国人“舍香港而取舟山”的念头不得不作罢。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香港获得了几次发展的机会,使香港渐浙摆脱了小打小闹的经济面貌。

第一次是大平天国的爆发,当时广州及华南各地的富商为避战乱,纷纷带着钱财涌入香港,加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和澳大利亚悉尼金矿的发现,吸引东南沿海贫苦农民成为大批华工,经由香港前往旧金山或澳大利亚,无形中刺激了香港航运业、旅馆业、饮食业以及販运商货等的发展。英国*府实行的海外属土*策和自由港*策,不仅吸引英人来港经商,又吸引了南洋的华侨挟资而来,未能前往美洲和澳洲的贫因农民,也在香港就地就业,建统、土木、船舶、绳缆以及服务业逐渐兴起。死气沉沉的香港如爾后春笋渐渐出现了埠镇规模。

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在进行从封建的清朝统治向民主共和过渡的尝试,尽管此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资金、技术不足,而香港此时则成为英国资本的投资场所,铁路的建造、电力公司、电车公司的开办,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也成为香港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区填海工程的完成、公路、铁路、电车的通车,以及轮船通航等,改交了香港的交通状况,一座城市渐渐形成,并开始在亚洲以及世界渐露头角。

第三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货物中断,通使香港出现了自产自销的小型工厂,不久,籍着交通、通讯发达之利。积极开拓远东市场。华人商界兴起,中产阶级精英掘起和产业大*的形成,逼使港英殖民*府不得不考虑殖民*策如何与华人的生活、发展、要求相兼容,香港各阶层有了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奋斗场所。

第四次是抗日战争之后。香港沦陷期间贸易停顿、百业调蔽,人口骤减,但“重光”(即日本投降)后及国共破裂的内战期间,中国华东一带许多商人和企业家,不但带去了资本和技术,甚至将工厂迁往香港继续经营,这期间香港的轻工业尤其纺织业以及金融行业的表现板为突出。不少资本家(特别是上海、广州等地)及大量劳工涌向香港,香港人口激增,为华资工商业和产业大*注人生力*,并形成了棉织、毛织、塑胶、漂染、制衣等工业的坚实基础。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实行封锁,香港长期从事的转口贸易业几乎停顿,故转而谋求工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香港从转口港成为工业城市。并很快地利用良好的港湾、通讯、交通条件开辟出口市场,逐渐奠定了现代工商业城市的基础。

但这一百年的发展,香港的实力仍然与中国的许名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不相上下。香港真正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还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的迅猛发展。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使香港获得了超过沿海大工业城市的发展的机会,这期间,中国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而香港,工业不断发展、出口迅速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市镇面貌天翻地覆、城市化步伐迅速。香港凭着完善的信息系统、发达的交通以及与世界各地千丝万缕的关系,引进新科技,并兴起了以电子为中心的高科技工业和工艺,使工业结构趋向多元化、综合化,使香港经济商业化和国际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开放*策,给香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香港凭着地缘的关系,港资纷纷到华南沿海蓬勃兴起的开发区投资,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大陆转移、幅射;凭着交通的便利、信息的迅捷,成为我国新兴出口工业产品的主要转口贸易港,从中获利甚丰;各地与香港合作,港商到内地经商办厂,内地则把香港作为走向世界的桥梁,促进了华南经济圈甚至东南亚经济圈的形成;转而促进了香港作为国际信息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位置的奠定,外资外商、中资中商源源流入香港,使它更加繁荣,香港城市面貌和香港人生活方式遽然改观。

就这样,在二十世纪以前一个“杳无人烟的荒芜小岛”出现了一个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际大都会“东方明珠”香港。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变迁香港由小渔村到国际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