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非常多乌克兰女孩在中国留学、工作。她们从事的职业除了被谈论很多的“淘宝模特”,还有杂技演员、自媒体博主、国际学校项目经理、商人等等等等。她们和全世界的女性一样丰富、多元,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挑战。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文
翟锦卢妍
编辑
鱼鹰
运营
栗子
俄乌战争已持续24天,谁也不知道,战火何时才能熄灭。
在战争爆发之初,互联网上燃起了另一场硝烟:有人毫无边界地开玩笑,调侃和物化乌克兰女性,叫嚷着「收留乌克兰美女」;更多人为此感到愤怒,批判这些不良言论背后匮乏的人情、人性、同理心。
我们发现网络上很多人对「乌克兰女孩」存在着标签化的刻板印象。美女如云、「欧洲子宫」、代孕产业链,这些关键词被新闻频繁地与「乌克兰女性」关联。另一方面,人们对普通乌克兰女性的真实生活却知之甚少,存在巨大的认知偏差。
一个意外的现象是,在这场战争里,在中国的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不少乌克兰女博主。这些年轻乌克兰女孩,讲着流利的中文,温和、理性、清晰地向大家讲解乌克兰*治,也劝告人们:「战争不是什么可以拿出来开玩笑的(事)」。
我们也因此留意到,有非常多乌克兰女孩在中国留学、工作。她们从事的职业除了被谈论很多的「淘宝模特」,还有杂技演员、自媒体博主、国际学校项目经理、商人等等等等。她们和全世界的女性一样丰富、多元,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挑战。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每日人物找到并采访了4位正生活、工作在中国各地的乌克兰女孩,还有1位曾在中国留学,现在回到了乌克兰,在为战争难民提供志愿服务。她们中有前体操运动员,也有毕业于清华的研究生,有人因为爱情留下,也有人在努力攒钱帮助远方的家人。她们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也讲述了身处战争中的亲人、朋友的遭遇。这些切近的故事,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触碰一个个人,了解一个国家,也更明白——战争对于平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女孩与我们的共性远远大过差异。她们和我们,也是命运共同体。
以下是她们的讲述:
乔丽娅,32岁
自媒体从业者,现工作居住于上海
我年在俄罗斯出生,那时苏联还没解体。我爸爸和妈妈都是*人,他们在俄罗斯部队工作,在俄罗斯最北边的城市,特别冷。爸妈在我3岁时离婚,爸爸留在了俄罗斯,妈妈退役回到了乌克兰。6岁时,妈妈把我带去乌克兰的外公外婆家,我们一起在第聂伯生活,那是乌克兰第四大城市,*人城市,被称为航天科技城。
战争爆发那天,我妈正在去哈尔科夫的路上,她要去那办手续,买了凌晨三点半的大巴票。我一直给她打电话,但联系不上,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才联系上她。她告诉我,大巴车是开到半路收到的战争消息,坦克已经进了哈尔科夫,车只能调头返回。
那天我很紧张,精神快要崩溃了,担心得直哭。
那几天我每天看新闻到凌晨四五点,也不工作,特别无助,想帮也帮不了,心里过不去,我是安全的,但我的家人时刻面对危险。第聂伯比其他城市情况好一点,但弟弟最近也给我发了照片,有几个地方被炸了,这些都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控制不了的变化。今天暂时不危险,不代表明天后天不危险。
每一次通电话都很难,我会想这可能是最后一通电话。我们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说「我爱你」,相互说的都是很平常的话。我们尽量不去聊战争,因为很难受,很害怕,我们想让自己更勇敢地去面对这件事。我会嘱咐他们囤食物、买蜡烛,会跟外婆外公聊他们以前的经历,聊他们曾在苏联时代经历的生活。弟弟跟我讲他最近看了什么电影、文章,学了多少汉字。妈妈比我坚强,她觉得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要面对,要生活下去,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的。
弟弟很担心他的人生。他之前在湖北上本科,疫情前回乌克兰,后来两年没能再回去读书。没等到疫情好转,战争就爆发了,他那么年轻,碰到这两件对人生打击巨大的事情,他对未来很迷茫,会问我:「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废掉了?」我很不好受。
我的家人不准备离开第聂伯。弟弟21岁,不能离境,妈妈55岁,退伍*人,好像也不能离开,而且他们去哪里都是难民,很担心会碰到不好的事情。我们也担心,东乌克兰人去西乌克兰,会不太好过。这些都是乌克兰存在很久的内部问题,我们乌克兰人对自己的认知很复杂,东边和西边的很多人信仰都不同,一个是东正教,一个是天主教。
我在中国待了11年,疫情之前每年春节回乌克兰。在武汉读研究生时,我上过很多节目,去过《非诚勿扰》,央视的《歌声嘹亮》,还有贵州卫视的美食节目,我很喜欢媒体的工作,有很多新鲜、有意思的事情。后来毕业了,我做的也是和传媒相关的事,年我开始拍好玩的视频,不知不觉号就火了,我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乔丽娅。图/受访者提供
俄乌开战后,我收到了很多糟糕的评论、私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忍不住录了一个视频,让大家不要乱开玩笑。那个视频热度挺大,得到了很多人认同,但也收到很多说我蹭流量的信息,挺难受的。后来我就不说话了。
在乌克兰找工作挺困难的,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一直不好。妈妈一开始做银行的电话客服,后来做到客户经理,她辗转换了好几家银行,因为效益不好,银行会破产或是裁撤部门。我们家是乌克兰很普通的家庭,妈妈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她带着我和弟弟生活。我记得小时候只有在过节时才可以买可口可乐、巧克力。有一年妈妈在我生日时送了我一条我一直想要的裤子,她特别抱歉,因为只能拿衣服当礼物。
经济问题,也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失业,很多无业游民酗酒、抢劫。我们好像已经习惯灰暗的、看不到未来的生活。我上大学时,回家要经过一条路,人少,很多货车经过,很暗,我妈给我买了辣眼睛的喷雾,怕我碰到可怕的男性,让我9点之前必须回家。我弟弟就碰到过,晚上被两个喝多的男人围住,找他麻烦。
这也是我研究生毕业后没回乌克兰的原因,因为生活很难有保障。我认识的很多乌克兰人,都跑到了欧洲、俄罗斯、中国。
但外面关于乌克兰女性有很多不好的说法,我上学时特别困扰。当时有个新闻是乌克兰姑娘在酒吧陪酒,那段时间只要我说自己是乌克兰人,别人就会问:你是不是在酒吧工作?直到现在,每一年都有人给我私信,问我多少钱代孕。很多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