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中国漆器艺术史上*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漆器结合了美学与实用性。汉代的漆质饮食器具作为汉代漆器中常见的品类,其形制、纹样、器物尺寸比例对于汉代漆器乃至汉代器物造物规律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在对汉代历史发展、生产环境、民众生活的背景分析基础上,对汉代漆质饮食器具进行研究,分析汉代漆质饮食器具发展的特定社会助力;从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器形分类、髹漆艺术等方面深入探究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当代设计发展的参考价值。
一、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背景概述
汉代是中国漆器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漆器的虽然延续战国秦代的漆器风格,但生产规模更为壮大,生产需求更为广泛。汉代时期的社会背景安定、经济贸易繁荣从客观上保证了漆质饮食器具的正常生产,农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大力促进了漆质饮食器具的发展。
1.历史发展背景
西汉前期的漆质饮食器具多以实用为主,是由于在此期间为了适用于战后恢复和巩固*权稳定。
在*治上,西汉君主为了巩固其*治地位,加强中央集权,首先实行了秦朝的郡县制,然后便是分封诸侯,在经济上,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社会得到了加快的发展,使人们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工作,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漆器逐渐由礼器向实用生活用品转变,从而为饮食器具的正常生产提供了客观条件。
因此漆质饮食器具装饰也多为简单大气为主,无过多装饰。西汉中后期的漆质饮食器具的外形上开始追求繁复的装饰,由于经过了早期的国力恢复,西汉中期整体安定,经济繁荣,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策,使“君权神授”进一步神圣化。
所以汉代中期的漆器饮食器具逐渐走向贵族化的审美风格,成为王公贵族的身份象征,此时器物开始承载了权利与礼制的变化,于是器物的制作上逐渐从以实用为主变为追求装饰。
2.生产基础背景
汉代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统治者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制造业也加大了投入,从而促进了漆器制造业的生产,加上自然环境的保障与材料相关的技术日益成熟,为漆质饮食器具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基础。
随着社会的稳定,统治者主张开辟一切繁荣之路,放手让民间经营盐铁等生产事业而没有任何限制和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汉代经济贸易的发展。
虽然汉代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但由于门路开放,贸易发展相较于战国秦代更加繁荣,而市场上交易的货物大部分与日常饮食有关,一般为食材与各种饮食器具,在这一时期,汉代漆器制造业迅速崛起,在总结了战国秦代的制造模式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器物制造意识增强,漆器制造更加专业与规模化,推动了漆质饮食器具的发展。
汉代农业的发展使饮食材料也更加丰富,汉代时期已形成了菽、黍、稷、麦、麻的“五谷”与牛、羊、猪、犬、鸡、鱼的“六畜”概念,对食物的烹饪方式也较丰富,有脍、炙、修、脯、煎、蒸等。由于农业物资的丰富与饮食烹饪方式的多样,人民对饮食器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通过蜜藏、盐藏、脱水等处理之后的食物需置于漆盒、漆鼎内密封存储。
汉代漆器的发展离不开其相关制作工艺的发展,漆器涂料的制作是一种油与漆的完美结合,也是我国古代早期涂料行业从单一材料转向符合材料的标志性发展,涂料的发展也促进了漆器制作的发展。
二、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整体概貌
随着汉代经济繁荣、*治局势稳定、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转变,对器具的用途、造型、功能的要求较秦代也有所变更。这一时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饮食器具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组合套制器形创新形式与其他日常用具器形融会贯通,使这一时期的饮食器具的造型富有时代特色。
1.器形分类
汉代漆质类饮食器具的器型丰富,根据不同功能大致分为:以漆杯、漆壶为主的饮具;漆碗、漆盘为主的盛食器;漆勺、漆匕为主的进食器。其中一些器具也具有复合功能,例如漆耳杯、漆盂、漆樽等既可作为饮具也可作为食具。
饮具类别中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盛放饮品的器具,另一部分是直接对口饮用的器具。前者主要有樽、壶等,后者主要是指耳杯、卮形杯等。汉代的漆器中,杯的数量最多,主要用来作为饮酒器具,依据形状划分为耳杯、卮形杯与高足杯。
耳杯的基本形状为椭圆形,平底,有双耳。因其两侧各有一耳,一些研究者多称其为耳杯,也有研究者根据文献《楚辞》中战国楚宋玉《招*》篇中的“瑶浆密勺,实羽觞些”和《汉书·外戚传(下)》:“酌羽觞兮销忧”,而称之为“羽觞”。餐桌上的耳杯,从功能上分,有盛食耳杯、盛酒耳杯等,并分大、中、小类别。
2.漆碗、漆盘为主的盛食器
碗和盘与人民生活最为密切,使用频率较高。早在汉代,碗和盘的造型、装饰都已形成自有的风格,汉人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方式用途决定了其基本造型与结构变化,从实用的角度兼顾最大舒适度是饮食器具造型设计的原则之一。
碗是圆形的敞口容器,是一种用中心凹入放入圆形用以盛食物的器具,通常靠近半球形,通常深于盘子,重于茶杯。在汉代具有碗的造型的器具不仅称之为碗,根据大小与形制的分别亦可称之为盂、盛等。碗从造型上分析,有敛口、敞口、直腹、弧腹等区分。
纵观汉代碗类汇总,一般为圆形,有大小与深浅之分。因此根据碗的外轮廓曲线特征将碗类形制划分。
盘是浅而敞口的盛物器,形制一般为圆形、平底。在汉代盘的出土量很多,其用途功能也较多。盘的大小不同,用途也有所不同,沐浴用的是大型的“沐盘”,其次是作为托盘使用的“平盘”,最小的是“食盘”。“食盘”或被称为“椑虒”、“卑虒”等。
根据汉代漆食盘造型样式汇总,盘的胎体有斫木胎、厚木胎、夹纻胎等,盘的类型有撇口、敞口、折沿等,盘的样式大多以圆形为主,并有大小、深浅之分。表依据盘的腹部差别,将汉代漆盘划分。
三、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形制考量
随着汉代经济实力的增强,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的制作工艺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无论是从胎体制作还是到髹漆技艺都更加精湛,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多样,根据日常需求衍生的实用器形也有当时代的设计规律。
1.质地肌理
漆质饮食器具在汉代的质料选择与髹漆技艺的种类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宽泛,与不同材质之间其器形制作特色与装饰纹样也融会贯通,具有汉代的时代特色。从河姆渡时期开始,漆器制胎的主要选材便为木材,直至战国仍有大部分漆器保持用木材做胎的习惯。
《史记·货殖列传》载:“木器髹者千枚”。
历经长期的改良与发展,到达汉代,不仅制作胎体方法丰富,而且胎体材料也添加了其他的类型。在汉代出土了大量的漆耳杯,品质之精,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在战国和秦朝数百年的发展之后,汉代漆耳杯的生产水平日益完善,造型特征逐渐稳定,趋于优雅精致。从目前出土并有史料记载的汉代漆耳杯来看,其胎体主要以木胎和夹纻胎为主,少数部分用玉胎和陶胎。
2.髹饰艺术
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漆质饮食器具的髹饰技术开始呈现出复杂化和和多样化的状态。由于大漆的特殊属性被工匠们不断地深入开发,使汉代漆艺开始使用创新材料,创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漆器艺术的发展史,也使汉代的漆器艺术具有独特的时代艺术特色。
汉代的髹饰技法是通过材料与工艺的相互融合来实现的,品类多样,主要以彩绘装饰为主,其他的装饰技术例如镶嵌、釦器、金银箔贴花等大部分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衍变,由于其他装饰技术的材料多为金银制品,所以大部分应用于宫廷的漆器,但总体来说,彩绘装饰应用得最为广泛,这些技法的应用使汉代漆质饮食器具独具时代特色。
总结
汉代在继承战国时期漆艺制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开始创新,是中国漆器生产史上的繁荣时代。由于漆器轻巧,美观,实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造诣,因此,在汉代时期,漆器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漆器也是饮食器具各材质类别中沿用时间较长的器物,从目前所出土的汉代漆器来看,漆质饮食器具的占比庞大,最常见的有漆碗、杯、奁、盘等器物。
由此可见,汉代漆质饮食器具不仅能反映汉代人民生活习惯与审美特征,也是汉代漆器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汉代时期饮食器具形制、工艺、造型比例的研究,了解汉代造物特点及审美特征,传承中华优秀的造物文化。
参考文献: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