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人的智慧更加纯粹,毕竟古时候没有太多的现代科技辅助,包括饮食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季节变化而定。所以,古时候的人对于食物有着自己的理解,也是长久流传下来的一种美食文化。
古时人们顺应天地自然,吃一些时令的食物,比如春季万物生发的时候,绿叶开始生长,野菜破土而出,南方也有春笋等可以食用。春季万物生发,人体也是生长的过程,所以吃一些生长的食物对自身也有好处。而古人虽然没现代那么多调料,但是清水煮顿才是食物的原始鲜味,现在我国很多餐厅都推荐这种接近本来味道的餐食。
而到了夏季,火热让人口干舌燥,人们自然喜冷饮,可古时没有冰箱,人们会用食物做出一些凉菜,这个凉菜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凉菜,比如冰镇西瓜汁,冰镇的很多生鱼刺身。而是根据一些本来食物的属性,比如西瓜有些偏寒凉,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下吃常温西瓜,鱼类虽然炖煮,但是放冷了可以做成凉菜酥鱼。总之,夏日火热炎炎,反而不适合用太凉的食物一下压下去,现在很多人脾胃寒凉就是喜食饮过于寒凉的食物,一下过瘾了,可之后对于脾胃的伤害是慢慢增加的。从此也可以看出古人饮食的文化更加顺应天地自然。
其实夏季还有个长夏之分,也是属于火热的天气,但人们却不会像初入夏季的时候那么贪凉。而是知道要保护脾胃,比如,就会食用一些山药,小米粥等等,西瓜也不会吃得那么频繁了,有些南方地区甚至长夏会开始煲一些热汤,里面主要放一些生姜、大枣等助脾生津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待得放温了再喝汤食用。让脾胃提前保护起来,在秋季才不容易感冒咳嗽。
进入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天地自然也进入了收藏的阶段,古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就是食用一些能量偏多,能够储藏自身能量的食物。比如常见的小麦,制作成各种食物,面饼,面条,还有各种美食,而这些主食是生精华的根本,人不能不吃主食,对于五谷的需求人是最根本,也是最自然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减肥,不吃主食,其实身体的整个正能量状态是偏低的,体质会偏弱。还有一些南方的人们会在秋季吃一些湖河产物,比如鱼类,大闸蟹等。鱼类成熟,肉肥美,里面的鱼类蛋白质等也是对人体十分好的滋养,当然不是吃一顿就能强身健体,而是在整个秋季慢慢积累,慢慢储藏。现代人很喜欢吃的大闸蟹也可看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大闸蟹的肉是最饱满的时候,蟹*高蛋白质虽然因个人状态要适量食用,但这也是帮助人们积累一定的能量来储藏。古人对于马上要引来的季节有着更强的敏感度。
冬季来临,南北方差别比较大,但是对于长期炎热的南方,温度在10几度的晚上也是较冷的,所以,即便是南方一些含量的食品也不能吃了,现在也是,凉啤酒,西瓜,还有各种鱼类刺身,少吃为好。古时人们即便想吃,也会温一壶热酒,慢慢品尝,不会吃得太多。其实生鱼刺身我国古时候已经有这种吃法,都是配一些*酒和较高度数的粮食酒来食用。所以冬季就要以一些肉类,搭配青菜,比如白菜,白萝卜等。即暖身也可让阳气生发。所以,中药里也有一些方剂用羊肉,当归来补充人体的本身状态。
因此,从古人的饮食文化就能看出,顺应季节的美食,不但更加新鲜,更有食物本身的原汁原味,还可以滋补人体,达到调和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