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带上家乡去援梦烟台援疆教师李霞带来惊
TUhjnbcbe - 2023/5/5 21:53:00

编者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今年的中秋节恰逢教师节。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远在异乡的群体,让家乡人倍感牵挂,他们就是山东的援疆援藏教师。老师们将度过一个怎样的教师节,又将如何与家人遥寄相思?佳节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烟台教育部门推出专题报道《带上家乡去“援”梦》,将镜头对准远方的他(她)和家乡的亲人,展现一个别样中秋。

记者于洋

9月5日,*麦盖提县实验中学新学期开始。已支教一年的烟台援疆老师李霞又开始了她的“援”梦之旅。一直将”燃灯”校长、大山妈妈张桂梅视为榜样的李霞,梦想退休后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令她惊喜的是,这个梦在她退休之前竟然实现了。

去年,52岁的她克服困难加入山东省第十批援疆活动。面对不适的气候、不通的语言以及对家人的牵挂,李霞没有退缩。在学生们“有问题就找援疆老师”的信任下,她说,“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是我坚持的力量。”

一封暖心泪目的书信

年9月13日,李霞离开家乡烟台,飞临*。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学生,教学前,李霞让同学们写下自我介绍,其中一名同学写了一封感谢信,令李霞久久不能忘怀,每次阅读都潸然泪下。

书信伊始——“‘山东援疆老师’这几个字对我影响很大。”李霞拿出珍藏的信朗读起来。

“我们听到‘山东老师来了’这消息时,心里暗想‘高一的享福了’。因为我们没有想过,会有山东老师教高三,所以您是我们意外中得到的惊喜。”李霞含泪哽咽地读着。“有问题找援疆老师”“山东援疆老师有学问、有耐心,非常认真”“相信您可以带领我们取得好成绩”“感谢您选择了援疆,选择了我们”……信中满含学生对“山东老师”的信任,这让李霞更坚定援疆的心,“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是我坚持的力量。”

李霞与学生合影。

在一声声“山东援疆老师”的呼唤下,年过半百的李霞笃定信心,努力克服着种种不习惯。

“好多人都说维语,很隔阂;气候很干燥,几乎一年没下雨;饮食差异也很大……”李霞细数“异乡”的陌生,“但很快就适应了,因为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了,而且很忙碌。”李霞负责高三的语文组工作,除了日常给学生上课,还要指导组内十五六名成员的教学工作,听他们上课。“一周上课14节,听课十几节,听完课就做点评、做课件、做讲座……每天都很忙。”李霞坦言:“来不及想家,但累并快乐着。”

一节节同心共研的语文课

在学生们无条件的信任下,李霞更是毫不松懈。

年是*高考语文第二次考汉语。“满分分,考80分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面对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问题,李霞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首先转变态度,要有耐心;其次改变方法,课程容量不能太大,慢下来;第三,多沟通交流。”每天放学,李霞都要在办公室坐一会儿再回宿舍。“多等一会儿,就会有学生过来跟我交流,了解他们哪里不懂,第二天上课进行再次讲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学习文言文、古诗词更是困难。李霞想到,学不来,可以唱起来。她搜集大量诗词编歌,引入《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精品节目,再结合传统教学灌输给学生。“后来,学生经常在课前主动要求‘唱一首’,大家对古文产生兴趣了。”李霞欣慰地说。在此良好效果的示范下,学校由此举办“经典咏流传”系列比赛,由高三向高一、高二蔓延,引导学生热爱汉语、传承文化。李霞知识育人的同时,也做到了文化润疆。

援疆一年,她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班级总成绩第一,语文成绩也是最好。

李霞与语文组老师合影。

李霞不仅是学生眼里知识渊博的老师,还是当地教师们的“师父”。除了日常教课,共同教研、提高老师教学能力也是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

李霞参与“青蓝工程”,专门指导四个青年“徒弟”;主持“援疆教师语文工作室”,负责几十个语文教师的成长发展。虽然高三的教学很忙碌,但她一学期光听当地教师讲课就有四十多节,还精心准备课件,给大家上示范课。除此,李霞先后参加了学校的高三视导课、教坛新秀赛课、青年教师赛课等,不管工作多忙,她没有落下一节课。

李霞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当地老师,老师们纷纷表示:跟李霞老师在一起很幸福。

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李霞深知自己担负的“文化润疆”使命。

年,*刚刚实行新课改,用上新教材,但因为没有条件买辅导书,无法完成新教材里推荐的《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整本书阅读。该去哪里找到读物,如何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汉语运用能力呢?

作为一名农工**员,李霞想到了组织。但她还没开口,农工*烟台市委副主委刘一霞主动提出是否需要帮助。顿时,两颗大爱的心相遇了。仅用四五天,农工*烟台市委会组织捐款共计元,李霞收到捐款,立马网购了书籍发放给学生。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成功了。

李霞联系农工*烟台市委组织捐款。

一个维吾尔族学生收到书后,对着援疆老师深深鞠躬,她说:“老师,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学生们收到图书,欢呼雀跃。看着学生们喜笑颜开,李霞感叹“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援疆时间仅有两年,李霞表示,“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做出更多的事。”

一句“别留遗憾”的浪漫

时间已过一年,跨越万里,与家乡山海相望,李霞缺席了数次“团圆佳节”。李霞深感抱歉但又觉得十分温暖:我是带着家乡援疆的。

追逐梦想,也要深思熟虑。接到援疆号召时,年过半百的李霞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父母年迈体弱需要照顾,儿子成家立业需要支持。从业33年,除了课堂便是家庭的李霞,面对触手可及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家人,兴奋之余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之中。

“有些朋友挺不理解,说李霞都快退休了,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大漠边关去。”李霞丈夫刘克兴回忆,“在朋友的劝说下,李霞更纠结了,跟我说‘只要你不同意,我就不去’。”

“我不能给她太多的幸福,但我希望她别留遗憾。”同样作为教师的刘克兴,十分理解李霞渴望援疆的心情。“一个人一生总有所求,如果不能实现,那会终生遗憾。”刘克兴说,“她牵挂我的生活,担心老人没法儿照顾。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走出去的困难更大。在‘大爱’和‘小爱’上,我们应该选择‘大爱’,*的孩子需要她。”

高考后,李霞走访并资助困难学生家庭。

夫妻二人的相互理解,给这场山海之约增添了许多浪漫的色彩。照顾老人工作重新分工,儿子婚期延后重议,全家人齐心协力助李霞梦圆。

“她喜欢花,家乡的花萌芽、开放、茂盛的过程我就拍给她看;水果丰收了也跟她分享,她喜欢的家乡的东西,我每天都给她拍视频,让她感受到家乡时刻在身边,就是快乐的。”刘克兴说,“不管相隔多远,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

亲戚朋友知道李霞援疆后,都十分佩服她,对家里也格外照顾。“今儿这个喊吃饭,明那个请喝茶,天天包子水饺,跟过节一样。”刘克兴时常跟李霞分享自己的“百家饭”。

言传,更身教,李霞的儿子刘桢时刻以妈妈为榜样。“妈妈的努力对我更多的是鞭策,拒绝‘躺平’,让我更有力量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刘桢说,将来有机会他也要追寻妈妈的脚步,到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老师爱学生、爱教育。”刘克兴说,“她这一辈子最热爱一件事情,也就会这一件事情——教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上家乡去援梦烟台援疆教师李霞带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