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难免对县城以及更小一点的村镇有刻板印象,就算认可其某种地理套利的真实存在,比如,通过互联网以更低的生活成本,获得差不多的酬劳,仍忍不住发问:那,小地方有演出展览可看吗?有咖啡馆等社交场合吗?
但人们可能忘了,就算自己住在大城市,可能导致一个月也看不了几次展览。朋友聚会,更是无奈抱怨“明明在一个城市却整年见不到”。
夏雪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今年4月,她离开工作的地方绍兴,来到先生的家乡,浙江富阳,住在距离镇上只有20分钟车程的乡村。
夏雪和先生住在老家宅基地,一起打理他们共同创建的“夏冰雹频道”,一个围绕英语学习的知识分享平台。除此之外,画画、练钢琴、在线听讲座、逛美术馆,这些把夏雪的时间填得很满,最近她还在跟欧洲歌剧演员学声乐。每周,两人会一起坐公交车去镇上买菜,蔬菜、肉类、淡水鱼、海鲜,甚至还有三文鱼。偶尔他们也请村里有车的人载他们去,十几分钟一趟,差不多15块钱车费。夏雪和先生总是会在傍晚出门,跑步或是遛狗。农忙的时候,会遇到村民忙活,大家微笑点头。
村民私下好奇:这俩孩子是不是每个月赚好多钱啊,才可以不上班?
先生家里有个宅基地的确是个托底,帮两人节省了很大一笔租金开销。如果没有,夏雪觉得自己还是会在浙江落户。
回到浙江县城的夏雪
浙江的县城和乡村景好人好,公路平整,交通完善,物质水平一点不比城里差。村民协同,充当保洁人员,智慧乡村比比皆是,电子平台监督和评定家家户户院子的卫生,几十公里铺有沿山沿湖的乡村绿道,适合散步跑步。
他们所在的万市镇,地理位置上极为交融:西南挨着桐庐县,西面紧邻临安市潜川镇,西北、东北又与临安市天目山镇相连。较为著名的景点是别称是“灵隐洞”的仙洞鸣泉,曾被徐霞客记述过,一左一右,两个洞,左为旱洞,洞顶钟乳石下垂;右为水洞,洞内流出清澈的泉水。
而和小镇东南接壤的是洞桥镇,镇里的文村因为有王澍加持,设计了石头屋,成为民居典范,打卡的人很多,外国设计师还专程前去拍摄学习。
所以,夏冰雹频道的粉丝,尤其是北方朋友来到他们居住的的地方,并游历周边后,都会惊讶“大西北不是这样的!”在他们印象中,一离开城市,就只剩光秃秃的山坡和脏乱差的工厂了。
在富阳的绿道和狗狗一起慢跑
物质低欲望,精神欲望不能低
夏雪曾在赴美国波士顿大学,从学金融到跨专业改念新闻学,回来后在香港头部媒体做英文记者。虽然赚着2万多块的月薪,但60%花在一个19平米的公寓上,剩下的用于生活,没有积蓄。同时却牺牲了睡眠、健身、阅读、弹琴、爬山、思考沉淀的时间。尤其是睡眠不足引起身体不适,呼吸雾霾导致鼻炎咽喉炎反复发作。
回到浙江后,夏雪在总部位于杭州的一家教育集团上过班(上班的地点在浙江绍兴)。很快她就觉得,每天像个机器一样打卡,一半时间都耗费在处理琐碎的流程,个人时间不被尊重。和非相关专业却指手画脚的人作无谓的争执,还要隐藏自己的真性情。
夏雪和先生请了个年假,回来后便双双离职,过起了现在的田园生活。
刚辞职的半年里,视频平台的收入是大头。年月收入最低为人均(两人平均一下)五千,和周边小镇教师薪资差不多,到了今年,从1月至今,两人平均收入为1.5万,这期间两人薪资总和仅为上一份工作的70%左右。但对年轻的夏雪和先生来说,足够他们过着还不错的生活。两人不买房、不买车、不应酬、不熬夜、不加班、不饮酒、不放纵饮食、不买奢侈品,除了基本的买菜买水果开销、偶尔进镇里买菜的公交费用,基本上没有其它消费行为,在物质方面算得上“低欲望”。而同时,精神上的欲望则不能降低。
每周,“夏冰雹频道”都会定期分享英语学习方法、双语美文、旅游见闻和各种社科视频,用国际视角解读中国大事件。夫妻合力,夏雪负责撰写文章,先生帮忙查漏补缺,夏雪需要出镜表达时,先生专注后期剪辑。他们还制作“平凡人”系列纪录片,《抗美援朝老兵故事》获得了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优秀奖。
先生是夏雪的灵*伴侣,两人是大学同学,虽然中间因为夏雪出国有过一段分开的日子,依然亲密如爱人如朋友。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出门旅行,两人不离不弃,8年来从没想过是不是要留点距离,给彼此一点空间之类。
低成本创业,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每每有这样反主流的生活出现时,难免就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人给她留言,觉得她不具有普世意义,因为“作者本身就是适合这种独立创作的工作方式”。
夏雪看来,身边也有不少人想通了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选择回老家来做村官、电商,开发农产品,从事自然教育,每个地方经济环境不一样,可能性也有所差别,而自己所做的则是低成本创业。
夏雪的个人经历给她的启发是,如果想要离开大城市、不被单位束缚,一定要发展个人品牌。企业裁员是家常便饭,只有打造个人品牌,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而从效率上来讲,在体制内的职业晋升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占据了人最好的青春,而个人品牌的积累要短得多,维持几年可以让你有选择的权利。
也有人直接说她“不为社会做贡献”,仿佛她浪费了过去二十多年的教育。夏雪笑说这种声音很普遍,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包容年轻人回乡的选择,社会主流文化还无法容忍与奋力拼搏相违背的行为,更不能容忍年轻人有空闲时间。但不为社会做贡献,夏雪是不认同的,她认为自己虽然人在乡村,却还是一名教育者,对社会的贡献甚至比之前在私立学校,针对富裕家庭授课更多。通过夏冰雹频道,她收到西部地区小朋友的来信,从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英语教育,以应试为主的英语学习导致当地学生普遍基础薄弱,而夏冰雹频道改变了他们对于学英语的态度和理念。
“这难道不是为社会做贡献吗?”夏雪反问。
至于教育,从来都是“返乡”这件事上绕不过去的问题,“有了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从来不会缺席。还没到30岁的夏雪和先生暂时还没考虑要孩子,但他们认定,孩子百分之九十不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育孕育的,而是随父母,父母的影响大于学校教育,从长远来看,家庭观念和父母的行为思考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但也不是说城市一无是处。香港的工作经历提示夏雪要买好商业保险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年轻从来不是万能的。每周末,在城里工作的父母会回到村里和他们聚会,和大多数年轻人周末回家看父母不同,这样反向的流动,让大家觉得幸福和心安。(蒋瞰)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