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漫谈谈谈我个人对中医文化的三个理 [复制链接]

1#

因为我本人并不是学医的,所以我不会谈论中医本身,在本文中,我想说的只是我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医文化的一点理解,以及因为学习中医文化给我个人带来的一些改变。任何一种出现并发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现象都会在后世出现很多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有些甚至是矛盾的,因此,我甚至无法说我对中医文化的理解究竟是对还是错,只是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罢了。

01从整体去看问题

我对于中医文化的第一个理解,就在于“人是一个整体”的这个概念。任何一种病痛、不舒服,说起来也许是个局部现象,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却要站得层级更高一点,不要只被局部的现象占据我们全部的视线,而是从战略、战术多层面去考虑问题。

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表现。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只让他多做数学题就有用吗?会不会是他的语文基础差,对于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呢?从整体去看问题,虽然有时看起来效率未必“绝对高”,但是一旦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会被“从根本上永远解决掉”!

02追求一种自然的平衡

我对于中医文化的第二个理解,就在于“自然、平衡”这两个概念上。人生于自然之中,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地球生物链的最顶端,但是我们依旧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相比起一些人为的规则、规律,我们首先应该遵循的是宇宙自然法则,所以,在我的眼中所多看到的世界,并不完全是“别人如何”,而是“自然是怎样的”。

“药食同源”就是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完全不必去背下来那些药食同源的食材的化学构成,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认知文明”,“鱼生热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不用学医,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这句话,把“鱼、肉、白菜、豆腐”放到一起来论述,本身就是在告诉人们这些取之于自然的食材到底怎样才能达到一种“对人的平衡”。

03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我对于中医文化的第三个理解,就在于“主观条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个概念上。中国人素来注重养生,可能很多人会有一种误会,认为养生就是健康长寿,实际上,我对养生的理解,是“调整我们自己的身体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睡子午觉”就是这种文化一种有趣的诠释。休息、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是一个人能够更长时间健康的必备条件之一。不需要任何医学背景,一辈一辈人传下来的“早睡早起身体好”,绝对可以让我们在到了老年之后体会到这种文化氛围带来的好处。

04

我是严重过敏体质的人,外部环境的改变会给我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打喷嚏、流眼泪、呼吸不畅只是轻症,严重的时候我会因为过敏而恶心,闹肚子、呕吐……。随着年纪的增长,过敏症状越来越严重,而我又不想长期吃抗过敏药。于是,我开始了思考。

我所思考的问题,就在于我的过敏症状是从高中时期开始才慢慢越来越严重的,到现在越来越严重,到底我的身体有哪些变化呢?如果说我的过敏体质是因为遗传(这个已经确定),那么为什么我的过敏症状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加重呢?

回想了很多,我觉得变化来自于两个,第一是高中之前,我很瘦,爱运动;第二,那个时候的饮食肯定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而且现在的运动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我之所以过敏症状变严重了,是因为我变胖了,而且因为新陈代谢能力的下降,导致我变胖的的那些与我身体共生的东西必然都是“垃圾”。在我当时的认知之中,我应该增加自己的运动量,加快自己的新陈代谢,让身体恢复到之前的“平衡”。

之后,就是延续了五六年的登山运动,一开始,从香山山脚到山顶要花上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下山的时候腿抖的不行,到后来,从进公园大门到山顶,可以把时间控制到半个小时以内,而且精神饱满,并不影响当天的其他活动。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衣服从XL变成了M,人看上去瘦了很多,不过,作为一个中老年的男人,我对于形体上的改变肯定没有身体上的舒适那么在意,我发现我的过敏症状真的减轻了许多。以前去超市,我完全无法接近海鲜区域附近,海鲜的味道会让我恶心、想吐,而现在虽然还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却没有那么强烈了;以前,在季节改变的那段时间,早上起来要连着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喷嚏,现在这种症状一次都不会有了。

很可能我的身体改变只是一个个案,但是我想说的是,确实是因为一直很喜欢中医文化,才让我从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改变自己的身体与状态,达到一种我所能达到的最佳平衡状态。

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学习中国文化的各个分支,再把学来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