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游的饮食书写和饮食观念 [复制链接]

1#

陆游丰富的人生经历及其对饮食的讲究,使得其诗中有着丰富的饮食书写,尤其蜀中和山阴地区的美食被描写得全面细致,且其诗中的饮食书写有着较强的记录意识,反映着诗人的饮食喜好和观念,透露着诗人的情感志趣。游在蜀八载,晚年闲居故乡山阴二十余年,其诗中对蜀中和山阴两个地区的饮食书写最多,对两地食物偏爱有加。

此外,宋人对饮食生活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风气,注重饮食养生。陆游也是其中的一员。不管在朝还是在野,肉食亦或蔬食,陆游的饮食书写中也总透露出一种乐观闲适的态度。

一、蜀中饮食,山阴风味

陆游自乾道六年()入蜀,淳熙五年()被诏东归,期间对蜀中食物多有描写。如“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道中累日不肉食至西县市中得羊因小酌》,卷三)、“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野饭》,卷五)。

以上两诗皆是诗人在蜀时所作,描写了诗人在蜀时的饮食,从“绝美”“明珠”“白玉”等词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蜀中食物的赞美与喜爱。除描写蜀中食物外,陆游诗中还有对蜀中饮品的书写,古代饮品最常见的乃是酒与茶,陆游好饮。

“巴楚夷陵酒最醇”(《过夷陵适值祈雪与叶使君清饮谈括苍旧游既行舟中雪作戏成长句奉寄》,卷二)是对巴蜀地区夷陵美酒的赞赏,以为其酒最为香醇。陆游爱品茶,诗中也少不了对蜀中茶品的描述。

“自候银瓶试蒙顶”(《睡起试茶》,卷五),其中“蒙顶”便是指产于四川蒙山的蒙顶茶,诗人睡起品茶,足见其蜀州生活之惬意闲适。诗中对蜀中遇到的也多有描述,如乾道六年()入蜀途中在峡州三游洞前取岩下小潭水煎茶以及乾道九年()*州东丁院汲泉煮茶。

蛰居山阴期间,陆游对家乡饮食的书写更是不吝笔墨。陆游对绍兴的饮食表现全面,描写细致。其饮食诗中既描写了以粟、豆、麻、麦、稻等五谷作物为原料的主食,如“遥忆山厨麦饭香”(《对食》,卷五十三)是对麦饭的描写,“云碓舂粳白”(《僧饭》,卷十五)是对稻米的描写;也描写了丰富多样的肉食和蔬果。

诗中描写的肉食涉及鸡鸭鱼兔、牛羊猪蟹,种类齐全,如“檐头买双兔”(《秋郊有怀·其二》,卷十九)中的兔肉、“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鼓初”(《饭罢戏示邻曲》,卷四十二)中的鹅肉和鸡肉。当然,诗中所写肉食诗人并不能时常吃到,实际情况是山居家贫,肉食食材得之不易。

诗人偶然获之,都不免记上一笔,如“异味得豚蹄”(《贫居时一肉食尔戏作》,卷八十)中描写的美味猪蹄、“况当霜后得团脐”(《偶得长鱼巨蟹命酒小饮盖久无此举也》,卷三十一)中描写的霜后雌蟹,都是难得之山阴风味。

陆游性好蔬食,诗中所出现的蔬菜和水果更是不可计数,其中对山阴地区的蔬果书写频率无疑最高,诗中吟咏的山阴蔬果有杨梅、莼菜、蕨菜、箭萌(小笋)、蕈、山蓣(山药)、棕花、姜等,诗人盛赞蔬果之美,甚至描述具体吃法,表现山阴物产丰富。

陆游诗中描写山阴食物,不仅齐全,且细致入微。诗人善于运用视觉、嗅觉和味觉多种感官,从食物的色、香、味多方面来表现食物之美。“红饭青蔬美莫加”(《野兴》,卷二十一),从颜色角度描写食物,以不同食材的不同颜色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对比突出食物颜色之鲜亮,是陆游的常用手法。

“斋厨爨桂香”(《僧饭》,卷十五)、“霜余蔬甲淡中甜”(《对食戏作》,卷五十六)则分别是从食物的气味、味道两方面进行描写,没有亲身的品尝体验,诗人也无法对食物味道有如此微妙的把握。

另外,陆游还特别注重食材的鲜美度,诗中多有表现。除了“鲜”“嫩”等表现食物新鲜的普遍词汇,诗人对山阴特色食材鲜美度的描述尤其独特,“早韭晚菘”(《村居书事》,卷四十六)、“霜后团脐”,足见陆游对这些食材最适宜食用时间的把握之准确。

陆游对山阴饮食书写中带有较强的实录意识。陆游闲居山阴,即使是面对粗茶淡饭,都兴味十足地吟咏,且诗中体现出对日常饮食的如实记录,这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诗题中有明显的时间节点,有的是以时令节气为题,如诗《初夏》《夏日》《立春前一日作》,有的甚至直接具体到某月某日,浑似一篇记录饮食的“日记”。

另外,还有一天之中的时间节点,如诗《早饭后戏作》《午炊》《灯下晚飧》是陆游对早、中、晚一日三餐的书写。二是陆游诗中对食材具体加工方法的描写,注重对独特食用方法的记录。

如“年来传得甜羹法”(《甜羹之法以菘菜山药芋莱菔杂为之不施醯酱山庖珍烹也戏作一绝》,卷二十三),诗题便是对“甜羹法”的详细介绍,不仅列出所用食材,更对调味品的使用作了说明。再如“苦笋先调酱,青梅小蘸盐”(《山家暮春》,卷二十四),宛如一张张“菜谱”。

二、蔬食素饭,达观闲适

无论陆游闲居山阴,或是远在川蜀,又或者宦游各地,蔬食素饭是其偏好所在,其一生崇尚简淡朴素的饭食。陆游所写饮食诗中,蔬饭类食物占了极大比重,有的甚至直接以《蔬食》《蔬饭》为题,可见陆游日常饮食倾向,乃是以简淡的蔬食素饭为主,肉食则次之。

其诗中也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一饮食喜好,“是家吾所慕,食菜如食肉”(《野饭》,卷五)、“却喜今朝食无肉”(《十一月上七日蔬饭骡岭小店》,卷十三)。陆游蔬食素饭的这种饮食习惯首先与宋代士大夫饮食风气密切相关。

宋代文人士大夫数量猛增,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王学泰提出:“注重素食是宋代士大夫饮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先于陆游的苏轼、*庭坚等人,诗中已经对蔬食素饭生活有所描写,且宋代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蔬食的理论著作。在这种时代风气下,陆游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必然受其影响。

陆游自身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也影响其蔬食素饭饮食偏好的形成。陆游一生多病,尤其晚年,恶劣的身体条件使他不得不以清淡的蔬饭为主。“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蔬食》,卷八十四),陆游靠简淡的蔬食来调养身体,注重养生,饮食中对大鱼大肉相对节制。

尤其陆游有龋齿,经常齿痛,“齿牙欲脱更堪悲”(《齿痛有感》,卷十二)是对其齿痛病发时的描述,到晚年陆游齿落无几,齿痛和齿落限制陆游食肉,“况余齿日疏,大脔敢屡嘬”(《饭罢戏作》,卷九)。基于此,陆游多吃蔬食,特别是对粥、菜羹之类流食偏爱有加。

晚年的贫困生活是陆游偏好蔬食素饭的又一原因,陆游并不厌恶肉食,其诗中也会写道美味的猪蹄、团脐等。但晚年因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尤其致仕后仅领半俸,常常累日不肉食,甚至炊米不继。“今年彻底贫,不复具一肉”(《蔬食》,卷二十九),从中可见陆游晚年生活之拮据,收入仅负担得起日常蔬米,肉食已是奢望。

然而,即使每日粗茶淡饭、菜羹薄粥,陆游都以一种达观闲适的态度对待之,蔬食素饭正展示出陆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内在品格。《论语》中孔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代邢昺作疏云:“疏食,菜食也。”“疏食”即“蔬食”,先秦无“蔬”字,以“疏”代之。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则认为“疏食”有两种解释,即“粗粮”和“糙米”。综合两种解释,“疏”当指蔬菜,“食”当指粗粮饭食,“疏食”涵盖蔬食和素饭两种含义。可见,蔬食素饭与淡泊达观的品格自孔子时便是联系在一起的,陆游崇尚安贫乐道的品格并身体力行,“饭蔬饮水平生惯”(《霜天杂兴·其二》,卷二十八)是其一生的坚守。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如此,陆游亦是如此,“一瓢亦以泰,陋巷时小啜”(《春荠》,卷四十二)。陆游对穷达如此看淡,面对贫苦的山居生活、简淡的蔬食素饭便能淡然处之,且津津有味地作诗吟咏。

试看其《素饭》诗:“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饭,醯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素饭》,卷六十七)

此诗作于开禧二年(),陆游此时已处老耋之年,诗中描写了诗人吃饭的过程以及饭后的活动,没有豪奢的肉食,仅是白饭加茄子,却被诗人写得犹如珍馐,足见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饭后诗人缓步慢行,煮茶读经,亦可见其闲适自得的日常生活。

三、总结

饮食是陆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剑南诗稿》中存诗九千三百余首,其中涉及到饮食的诗歌极多,有三千余首。陆游诗歌中提到的饮食涵盖了蔬菜、水果、主食、肉类、茶酒饮品等宋朝日常食物的全部种类,其数量与内容的丰富程度在整个中国古代诗坛都名列前茅。

饮食这一日常生活题材,伴随了陆游整个诗歌创作历程,随着陆游的仕宦起伏、生活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陆游的饮食书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陆游的诗意人生有所把握。同时,陆游内容丰富的饮食题材诗歌也是对宋代文化生活史的有力补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