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饮食文明的发展演变 [复制链接]

1#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上,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礼仪、饮食风俗、饮食习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它原本是和动物的饮料和食物没有本质区别的非劳动性物质。人们通过饮食来获取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来维持自身的身体结构平衡。

但随着人类进化过程的加快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人类的饮食也逐渐由“野蛮”朝着”文明”程度化方向发展。人类饮食从“人化”飞跃到“文化”境界,从动物的本能变成人类的自觉行动,从低俗的生理需要演变为高雅的精神追求。

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人工取火,所以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靠以食用生食为主,茹毛饮血。导致很多人因为食物上存留的细菌不断滋生,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燧人氏时期,人们发现并使用火,火的发现是源于摩擦生火的原理,火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食用熟食,食物经过高温加热,可以有效地杀害大量附着其上的细菌,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燧人氏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奴隶主贵族常用牛、羊、猪等肉食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祭祀完成后,大家分而食之。周代的“八珍”是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最古老的食谱。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发明了高超的烹饪技术,菜的种类增多,开始使用调味品,形成了高雅的饮食习俗。

西汉时期,精品菜肴有上百种,烹调技术由单一的物理变化演变为复合的化学变化,香料在烹调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饮食文化进入大变革时期。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名门贵族举家南迁,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现了饮食学的著作,如《食经》,饮食文化的艺术化、宗教化、养生化成为该时期的发展潮流。

宋元时期,夜市和草市的出现,地方性名吃涌现,饮食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趋于成熟,饮食文化基本格局形成,饮食文化日臻完善。

宋代饮食格局基本形成

清朝出现了以“满汉全席”为代表的八大菜系,清朝的满汉全席一般包括道菜,包括南菜54道,北菜54道。其中南菜有江浙菜30道,闽菜12道,广东菜12道。北菜包括满族菜12道,北京菜12道,山东菜30道。达到了古代烹调技术的高潮。

满汉全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