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掩卷沉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不妨聊聊其中的饮食文化,曹公妙笔生花,有滋有味的描写,不仅为读者展现了精致、典雅、和谐的中华美食文化,也在文本叙事、人物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中处处彰显地位身份。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一番做派。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碰上老祖宗高兴,摆酒招待。席上刘姥姥把鸽子蛋认作鸡蛋,夸曰“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惹得众人大笑一场。书中写的最详细的一道菜——茄鲞,就在这场席面上出现。按凤姐的解释,其制作极为精细,花的成本也极大,茄子用鸡油炸过,混上香菇、新笋、豆腐干、鸡脯、鸡汁熬干,加香油糟油封存。上席的时候是凉拌的。吃过午饭没多久又用点心,其中两样是松穰鹅油卷和藕粉桂糖糕,另外还有一寸来大的螃蟹馅的小饺儿和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读至此,我不禁惊叹于这些菜式点心的复杂精巧,但贾府众人却都司空见惯,拣一两样尝尝便作罢,贾母还直言嫌弃。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不仅是地位身份,贫富之距从中也看得出来。刘姥姥是个久经世事的老寡妇,膝下无子,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由女婿接来养活。说她是贫穷的底层老百姓想必也没人有异议,她是为讨生活而来到贾府打秋风,对精致美食的惊奇反应恰可看出其身份的卑微。而贾府众人,就最具影响力的贾母而言,她是宁荣两府中年纪最大的、辈分最高的,所以贾母的地位比其他人的要高出许多,她可谓是一生荣华富贵,晚年也是子孙满堂、颐享天年。从书的后半段看,尽管是贾府没落,贾母的生活质量也远超一般的温饱家庭。这让人不禁想起雪芹晚年命运的凄惨,“举家食粥酒常赊”,家族的衰败让他从巅峰跌至谷底,享受过王孙公子的奢靡,体味了底层百姓的艰难,贫富的逆转让他顿悟。底层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中时,所谓的上层人士却挥霍无度,这犹如鸿沟一般的贫富差距是时代真实的写照。
再者,《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也反映着人物的性格。宝玉探宝钗,薛姨妈留宝玉黛玉吃晚饭。宝玉夸珍大嫂子家的好鹅掌,薛姨妈忙拿了自己糟的来给他尝。宝玉借着在薛姨妈家没人管束,开怀痛饮。宝钗劝宝玉不要多饮冷酒,林黛玉便使了小性子。最初贾宝玉对女孩子的“爱”其实只是泛爱(所谓“情不情”),并没有明确到他只爱谁。但黛玉则不同,黛玉对宝玉的爱却是唯一的(所谓“情情”),是因为在乎,也是因为不放心,所以林黛玉因宝玉而刻薄宝钗,也和宝玉闹得不可开交,只是因为她心里不明白,她不明白宝玉的心到底归属于谁。一杯冷酒,看得出林妹妹的女儿心思,细腻敏感;看得出宝钗的处事不惊;看得出薛姨妈的关切与明智。小女儿的心思从妙玉给宝玉、黛玉、宝钗的茶中也有体现。妙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都对贾宝玉有情愫。林黛玉表现的最直接,薛宝钗最含蓄,而妙玉最隐蔽。栊翠庵品茶时三人彼此心知肚明。薛宝钗只笑不说话,除了不想招惹林黛玉之外,更不想招惹妙玉。林黛玉则不同,她见到妙玉嘲讽贾宝玉便忍不住出口相助。林黛玉是极具反抗精神的,如封建社会尊崇“女子无才便是德”,林黛玉偏偏就诗文俱佳,压各姊妹一头;又如婚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黛玉却要追求爱情自由。茶酒之中,自见性情。
《红楼梦》中饮食文化中也隐隐透露着人物关系。就林黛玉和妙玉两人而言,一是在一次品茶时,林黛玉坐的位置很特别。薛宝钗坐在榻上,林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极看重洁净,林黛玉能轻易坐在妙玉的位子上,这实则是暗指两人关系不一般。二是林黛玉非常了解妙玉。冬雪天里赏梅花,李纨让宝玉带人去跟妙玉要梅花,林黛玉阻拦,说只要宝玉一人前往就可以,不出所料,贾宝玉很快拿着一枝寒梅花。三是妙玉请林黛玉喝过第二次茶。贾府没落之际,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节联诗,说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后,妙玉现身,将两人止住,并请她们到自己房间喝茶。妙玉心性高洁却遭人妒恨,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与林黛玉有些个相像。黛玉辨不出茶水时,妙玉却开口就是“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黛玉也不过是快快吃完了茶就离开了。“再不饶人的”林妹妹也不跟妙玉计较,反而有几分“包容”的意味。要说林黛玉不刻薄于人,妙玉可谓是寥寥无几中的一人。虽然最终两人都以悲剧收场,但不言而喻的是,妙玉和林黛玉彷佛一个是另一个的镜子,个性独立,为世不容,她们相似,结局也一般的不幸,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书中虽没有过多着墨于妙玉和黛玉的确切关系,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蛛丝马迹,红楼中的人物错综复杂,但细细品味,蕴含无穷。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本文从饮食文化方面着手,也只是管中窥豹;爱红的人,让我们由点及面,一起用心感受《红楼梦》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
撰稿:高二5班董君洁
指导老师:陈超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