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北又开吵了咸甜粽子之争 [复制链接]

1#

咸甜粽子之争,你站哪一边呢?

端午安康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节在人们心中总是和粽子不可分割

但由于南北饮食差异,粽子口味也不同

因此咸甜粽子成为南北吃货的争论焦点

其阵势不亚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选了

下面跟让交小航来公正评价吧

???

让我们看看两种口味粽子的特点吧

咸粽子

咸粽子的特色就是包着佩琪一家以及整个东海龙宫,即“咸肉粽”和“海鲜粽”。在蒸煮过程中,肥肉逐渐变透明,油脂渗入到糯米当中,那种油润弹性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若再加入咸蛋*,简直......就又贵了一点······

甜粽子

甜粽子并不是直接包着白砂糖,而是一些带着甜味的蜜枣和豆沙等,红枣被包裹在糯米中蒸煮至软烂,一口咬下去,立马枣香扑鼻,甜蜜四溢,或者白味粽直接沾白砂糖、更有甚者佐以蜂蜜,风味一绝。而豆沙粽,绵密软糯,豆香浓郁,嗜豆沙如命但又穷了三个月的交小航写到这,眼泪就不争气地从嘴角流了下来。

DRAGONBOAT

FESTIVAL

粽子的咸甜之争一直没有个论断,在此,交小航将进行一场公正的裁断,正所谓“吃货不分南北,口味必分咸甜”

怕长胖,比热量

粽子,让人变胖,源于糯米物性的一个大bug:它带来的饱腹感是延迟的,吃的时候一直觉得还能再吃,然后一不留神就吃多了。

交小航调研了市面上10款有代表性的粽子产品,结果表明:一样大的粽子,甜粽子能量稍微低一些,比如一个中等(克)粽子中,一个甜粽子的能量≈0.7碗米饭,然而一个咸粽子的能量≈0.9碗米饭。

在本轮中,甜粽子平均能量低于咸粽子,甜粽子胜出~

得分情况:甜粽子∶咸粽子=1∶0

*温馨提示:好吃也不要贪嘴哦~

强不强,看市场

据交小航考证,年咸粽子和甜粽子的销售额比例接近7:3,年咸粽子和甜粽子的销售比例则已接近8:2,咸粽子的消费版图在继续扩张,某电商巨头《端午节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年猪肉、豆沙和蛋*猪肉馅的粽子最受用户欢迎,在粽子咸甜之争中,咸粽子压过甜粽子一头。

在本轮中,咸粽的市场认可度一马当先,甜粽难以望其项背,咸粽胜出~

得分情况:

甜粽子∶咸粽子=1∶1

论资历,排辈分

战国时期的粽子是*米做的,啥馅都没有,没有甜咸的味道,实在难吃……而在明朝以前,几乎很难在古籍上发现咸粽子的踪迹。粽子风味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西晋的《风土记》,当时用草木灰水煮粽,类似于今天福建粤东一带的栀粽或碱粽。目前人们在吃这种粽子时大多是蘸白糖吃,但当时中国尚无成熟制糖技术,按文献记载也就是直接吃了。

唐时元稹诗中提及的“白玉团”,就更像今天湘鄂一带的白粽,是淋上蜂蜜食用的甜粽,包括南宋文献记载的“糖蜜巧粽”,也是这一类型甜粽子的代表。

一直要到明朝,在宋诩的《竹屿山房杂部》中,我们才看到一种用“猪肉醢料”做的粽子,很可能是咸粽的先驱。直到清朝,美食大家袁枚笔下的火腿粽,就已经很有今天闻名全国的嘉兴肉粽的影子了。屈小原随着粽子馅料的不断创新,他终于体会到了吃粽子的乐趣。

在本轮中,甜粽子的辈分更长,此轮胜出~

得分情况:

甜粽子∶咸粽子=2∶1

差异分析

南方气候湿润,更适合糯米的生长。而产量就会影响南北食用糯米的次数,在物流相对不发达的以往,北方小伙伴食用粽子的次数相对较少,基本也就只有在端午这段时间才会购买或者包制粽子。而且北方喜面,南方喜米,众所周知。北方朋友对于“米组成”的食物,更倾向于当作点心或者甜品,点心或者甜品是“甜的”,这不是很正常吗。并且,自古以来南方货运的流通相比北方的确要发达一些,商品丰富,啥东西都有,饮食文化也是千奇百怪。“广东银”还喜欢吃“胡建银”呢,这到哪儿说理去。

DRAGONBOAT

FESTIVAL

/

/

/

在上文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与调研中,本次比赛甜粽子更胜一筹!不知今年端午,创新港各大食堂会供应哪些口味的粽子呢?

不只是粽子,南方和北方在口味差异上还有其他“课代表”,如:豆腐脑、汤圆等等......交小航表示,还真没吃过肉馅的汤圆呢,有机会必须试试!

*本次比赛结果仅供娱乐

/SUMMER

文字丨王子瑞

排版丨童建飞

责编丨王一瑞、赵菲

审核丨李昱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