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主题项目课程案例解析从ldquo饮 [复制链接]

1#

前言

为推进温江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主题课程建设,我们期待通过持续分享有关案例,按照课程要素进行解析,从中借鉴学习具体做法,加强课程的系统规范建设,为学校、教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课程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程主题:《从“饮食文化”看世界》

第二部分课程简介

该校把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到学校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按照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环境教育等领域,结合学生兴趣点、生活经验、思维发展等确定各学段、各学年的主题实践单元。以该校四年级开展的《从“饮食文化”看世界》主题课程为例,他们按照课程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六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实践过程中,制定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流程与指导表,强化单元探究活动的方法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增加体验,并通过综合评价反馈课程效果,践行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课程体系。

第三部分课程实践与解析

一、课程主题

该年级的课程主题为《从“饮食文化”看世界》。学习借鉴:以“饮食”为课程载体,探究饮食背后的历史、地理、气候、物产、经济、习俗等文化因素,一方面体现了“1个课程载体对应N个文化因素”的设计思路,即从饮食体验拓展到饮食文化研究,实现向学生自然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饮食”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对小学段以体验式教育教学为主要方式的宗旨。

二、课程目标?

学习借鉴:该年级立足上级目标(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学校层面),确定年级、班级单元目标,并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细化目标(具体见表1)。各目标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之间互为条件和基础,最终实现“了解-理解-尊重”“学习-参与-研究”的纵深发展。

三、课程架构?

学校按照“家乡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世界饮食文化”脉络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架构,将其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分年级进行主题单元课程的实践。学习借鉴:基于学生的身心和经验,学校整体采用由近及远的原则,秉承一体化推进原则,从统筹性的“校本课程顶层设计”到体现差异的“学段主题活动落实”,教师详细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年指导计划(例如表2)。设计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第一,从时间维度看,课程推进过程有一根课程隐线,即“体验—探究—再体验—再探究”的循证体验探究过程。并且,其中包含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研究性学习脉络。第二,从空间维度看,打通了课堂与课外,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元组合式”的主题教育,而且通过氛围营造,诸如相应的外在环境打造,持续的活动等,让师生沉浸其中。

四、课程实施

(一)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对饮食文化的理解一是为强化学生的体验感知,利用暑假开展“东北一家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和家人一起品菜肴、聊民俗、话团圆,初步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学生切身感受到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对家乡有了更加亲近的感情。二是设置“中华美食节”主题活动,辅助打造“港粤茶餐厅”、“三秦百味”等十个主题餐厅,十种特色文化,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的文化韵味。三是融地域环境、体验活动、美食分享、歌舞表演、互动竞猜、成果发表于一体,促进了学生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四是强调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加深对各国饮食文化的理解,比如“意餐和法餐到底谁是西餐之母?”。(二)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生探究能力1.层层递进的问题形成指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2.丰富多元的信息获取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访谈、品尝、制作、网络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3.多角度的反馈交流指导:引导学生从看到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角度进行多元交流,交流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思考。学习借鉴:注重文化交流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培育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实践活动中,秉承项目探究原则,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强化文化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对饮食文化的探究引向深入。

五、课程评价

学习借鉴: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要想获得完善与发展,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案例中,采用了“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经历与成果成效进行记录和评价。具体操作借鉴如下:一是建立单元学习的档案袋。从美食激趣、选题分组到问题形成、社会实践,再到反馈交流、成果发表……每一个流程充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