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作家》金坛区作家协会唯一官方平台
金坛美食之二十四——
洋葱炒肉丝
文/胡金坤
昨日,在厨间切洋葱,那辛辣气味,弄得我睁不开眼,还溢出一点泪水。
一下子,想起台湾两个小青年,一个叫阿信,是他谱写的《洋葱》曲词,一个叫杨宗伟,是他唱的《洋葱》的歌,这两人,在十多年前,因为一首歌,一下子出了名,不但在台湾,在大陆也风行一时,曾经一百人合唱这首《洋葱》,场面震憾。平安唱过,茜拉唱过,也都不错,声情并茂。我喜欢歌中这两句词。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剝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还有一首七绝,它们情感基本相似。辣辣辛辛味似僧层层叠叠紫如情重愁剥尽空余泪一片伤心画不成我没忘这些事儿,没忘唱歌人,没忘这些诗词。这钟情这几句词,我理解它,它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爱恋,而对方不知道,借洋葱剝开让人流泪的特点来抒发,来比喻。那些年,孙女还在国内读高中,她也常弹这首曲子,孙女钢琴十级通过,她弹这首《洋葱》,是有一定水准的。别扯太远,话归正题,将洋葱切好,佐以肉丝,荤素搭配,不肥不腻,下饭正好。洋葱的做法,比较多,有人加木耳,加苦瓜拌着吃,有人和鸡蛋炒着吃,有人和肉丝炒着吃,我喜欢吃肉丝炒洋葱。菜场洋葱有紫皮和白皮两种,紫皮辛辣味重,口感脆嫩。白皮辛辣味小,口感偏甜。我吃洋葱几十年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常蔬菜,至今还冠名一个“洋”字。洋葱原产地是古埃及,五千年的历史了。一直到康熙年间,广州一名官员叫吴震方的,他去澳门与葡萄亚人会唔,带回洋葱试种,这段经历,他在《岭南杂记》写道,洋葱,形似独头蒜而无肉,剝之如葱,澳门白*饷客,缕切为丝,珑玜满盆,味极甘辛,余携归二颗种之……到这个时候,中国人才知道地球上还有葡萄亚人比我们早吃洋葱。老外也欢喜抒发感情,一位叫内奥米·謝哈布的人,他写了一首赞叹洋葱的诗,他写道:当我想到洋葱走过了多么遥远的路程能够进入到我的菜里我真该跪下祈祷年,上海嘉定农民开始种植洋葱。抗战期间,上海难民西迁川滇,四川人也学会种洋葱。也就是说,洋葱在中国先在澳门,其次是广东,后来上海,再后来普及全国各地。老外比我们爱吃洋葱,他们称洋葱是菜中皇后。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他说,一旦洋葱在厨房里消失,人们的饮食将不再是一种乐趣。老外们的食馔,已经到了万物皆洋葱的程度。烤肉,放洋葱。汤,放洋葱。沙拉,放洋葱。奶酪,放洋葱。本来,你欢喜沙拉放洋葱,我欢喜肉丝炒洋葱,这仅仅是食俗不同,文化差异。有趣的是,美国有一家新闻网,也选用洋葱命名,在网上发布讽刺性视频,受众颇多。取名洋葱,意喻一个事件,要一层层地剝,去看本质,让人在幽默中思索。想不到洋葱这东西,中西文化,广泛浸润,有如此不同,又如此共同。中午吃饭,桌上这盘洋葱炒肉丝,香气四溢,我洋洋得意,边吃边说,将这些趣闻说给老伴听,老伴放下饭碗,用筷指向我,说,吃饭吃饭,别啰里啰嗦。
金坛美食之二十五——
冬瓜咸肉汤
文/胡金坤
天一热,便想吃冬瓜咸肉汤了。
鲜猪肉降价了,咸肉还是老价钱,三十五元一斤,比鲜猪肉贵一倍多,我跟小超市老板说,老板是个中年妇女,我说,怎么还是老价呢,不降吗?女老板说,当时进价高,不做蚀本买卖啊。
现在吃这道菜,正值时令,冬瓜清热,祛湿,利尿,咸肉补充出汗丢失的盐份,亦汤亦菜,清爽可口,既然想吃,贵就贵一点吧。
冬瓜很便宜,几块钱,买它,也不用挑选,寸把厚一截就够吃了。
我喜欢寻根问源。
冬瓜的的原产地在哪里?我国吴耕民认为,冬瓜原产在我国南部,以台湾,广东最多。
日本清水茂认为,冬瓜原产东南亚,南洋群岛,澳大地亚,印度等地。
为什么叫冬瓜?冬瓜名称的由来也有几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本草纲目》说,冬瓜以其冬熟也。
《广雅》说,冬瓜成熟后,皮上白如粉涂,看上去有一层白霜,如同冬天的雪,故名。
在所有瓜蔬中,什么瓜最大?
《瓜蔬疏》说,瓜者,天下结实大者,无若冬瓜。
郑清之《冬瓜》一诗,他写道,剪剪*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里能容数百人。
还有,为什么出家人好偈颂冬瓜?有的和尚一写就几十首。
释师观一首是:
万里无寸草
衲僧何处讨
蘸雪吃冬瓜
谁知滋味好
释法全一首是:
淡水煮冬瓜
真个滋味别
不知滋味者
却似嚼生铁
和尚吃素,我见过天宁寺和尚用餐,他们吃的冬瓜,清汤寡水,其滋味可想而知,他们不写冬瓜写什么,真是阿弥陀佛。
常州屠揆先是孟河派名老中医,那一年城东卫生院北门大街门诊部开业,我去常州登门邀他到金坛义诊两天,屠老用药一向奇特,记得有一腰痛病人,屠老问诊把脉后,嘱他回去,用冬瓜皮灸研成末,用陈酒冲服。屠老在病案交流时说,冬瓜皮除了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口渴暑热之外,还有走皮肤,去湿追风的神效。
冬瓜,也好入画,我看见许多瓜蔬国画,一只硕大冬瓜,配以一只小小昆虫,动静结合,大小相配。这就好像我写文章,要写出灵动出来,不容易,也要像画家那样,考虑布局衬托。
走进园林大酒店,长长过道上有许多国画,许多书法,不要小看这一文化点辍,到饭店来做什么?吃呗,食色性也,我有这感觉,走到这过道,尚未饮食果腹,已进入一种状态,仿佛在吃一道应时的,清爽的,可口的冬瓜咸肉汤。
不是煽情,不是假惺惺,真的,在园林饭店,一时真有这感觉。
个人简介:
胡金坤,男,常州市作协会员,医生,在《雨花》《翠苑》《洮湖》《金坛作家》等媒体发表作品多篇。
金坛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