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
饮食文化更是底蕴丰厚,
早在古代就有许多种美食。
现在我们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宫廷盛宴,
今天就随小青一起来看看古代有哪些奇特的美食吧!
粱秆熟水01
粱秆熟水,用到稻秆,水稻秸秆浸泡晒干。先以火微烤,然后浇过两遍热水,第三遍烫出来的才是“熟水”。熟水带着稻香气,格外解渴,尤其适宜长途跋涉的行旅。北方地区的茶座另行提供「渴水」和「熟水」之类代茶饮,以丰富饮料种类。前者譬如「杨梅渴水」:杨梅榨汁滤净,入石器熬浓,得到浓缩果汁;每一斤浓缩杨梅汁,配三斤蜂蜜、少许其他香料,凭客人意愿兑入冷水热水饮用,口味种类很多,木瓜、林檎、葡萄、五味子等等,比之宋代「甘香汤」更接近今日的果汁饮料。
桄榔面
02
桄榔是广西、海南、东南亚一带多见的棕榈树,花序可以榨汁制糖,当地人也称之砂糖椰子。桄榔花的糖分,实际上是由树干提供的,这种树的茎干含有丰富的淀粉,能够转化为糖分,在蔗糖普及前,是当地人主要的糖分摄取来源。和牛奶同吃,大约是做成面糊或蒸饼之类,并说“很好吃”。虽然元稹的那句:桄榔面碜槟榔涩,海气常昏海日微。”对桄榔面持反对意见,可能是食物不够精洁的原因,并非不好吃,而且元稹对于南方一直怀有固执的偏见,大约不能接受人类以大树为食,所以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这种食物的好处;不过药学家李珣在桄榔树下邂逅了一位狼狈躲雨的妹子,吃到了新采的鲜菱角,又一起吃了顿桄榔面,抒发人生感叹“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齐棹急,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胡羹03
传说,朱元璋还是大将*没做皇帝时。朱元璋一次败北让他在路途中又饥又渴。途经一户人家,想讨一点吃的充饥。但这农夫家很穷,于是把剩下的蔬菜、红薯、萝卜、加上一点盐、加上一点水煮了一锅汤给他吃。朱元璋认为这是他一生最好吃的汤。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时时想起那一顿最美味的汤。于是派人把那农夫找来在做给他吃。当时的那种汤怎么能做给皇帝吃,农夫把这事告诉了皇宫的厨师。厨师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鸡肉、猪肚、鸡肝还有许多山珍海味把它们切碎、加上红薯粉而做成一碗羹给朱元璋皇帝吃。于是皇帝又赐给大臣们吃,后来慢慢传到民间。民间就以喜庆的日子时做上一锅羹大家来分享。
圣齑04
广西一带,好客的容南人会用最隆重的大菜招待你。其中有一道菜,北客来访,不可不尝,当地人会从牛胃里取出尚未消化的残留物,加入盐、油、姜、桂皮之类调味,然后请你“啜之”,能助消化。《岭表录异》写道:容南土风,好食水牛肉。言其脆美。或炰或炙,尽此一牛。既饱,即以盐酪姜桂调齑而啜之。齑是牛肠胃中已化草,名曰“圣齑”,腹遂不胀。从记载来看,唐代人吃这种东西,似乎是略加调味直接生吃的,一千年后,随着文明进步,经过数代人努力……我们把凉拌改成了火锅,
酥山05
在唐朝宫廷中,发明了一种吃法。在乾陵的陪葬墓——章怀太子墓的壁画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侍女捧着一盆“盆景”的造型,经过专家考证,盆中所放置的物品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冰淇淋——“酥山”。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有的还在期间点缀有花朵、彩树枝等等。而所谓“酥”,是一种乳制品,与我们今天的奶油、*油大致接近,是从北方游牧民族喜食“湩酪”而传入中国,成为了唐朝常见的一种食物。在唐代,“酥”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除了白色的“酥山”,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生鱼片06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里写“脍鲤臇(jun)胎虾”,鱼生蘸着小虾酱吃(虾酱,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成黏稠状后,做成的调料);唐代王昌龄曾赞“青鱼雪落鲙橙虀”、王维则咏“侍女金盘脍鲤鱼”、白居易吟诵“脍切天池鳞”……;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也曾赋诗“日午殿头宣索鲙”;宋代苏轼和陆游也都喜欢鱼生,苏轼为湖州的美味,写下“吴儿脍缕薄欲飞”、陆游在山野间漫游感叹“野鱼可脍菰可烹。”宋人食谱中的鱼脍至少有三十八款,“鱼鳔二色脍”“鲫鱼脍”“沙鱼脍”,甚至还有“水母脍”。水母脍据说来自谗臣张俊宴请宋高宗的菜单,就是今天的“生拌海蜇”。
古代的食物更倾向于如何填饱肚子,
如今我们更注重如何把食物做得更好吃,
而这种变化更说明生活水平的进步。
让我们拿着柠檬茶,
配上炸鸡、串串、麻辣毛肚、
藤椒鸭脖、泡椒鸡爪追剧,
愉悦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夏日,
让生活更加充满小确幸。
END
文案
周新苑
排版
张维芳
封面
颜秀艳
责编
刘欣语
审核
郭嘉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