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复制链接]

1#
广西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03308.html

诸多古装剧所赐,春秋战国时代的饭菜,常给电视剧票友以“很丰盛”的模样。身为后人,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总是怀着一番遐想的。但真实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的生活是怎样呢?他们平常吃的什么食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是对我国古代小农百姓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史书,历来被称为帝王家谱。的确,史家们总是着重笔墨于王侯将相的征伐,而忽略对普通百姓的
  所幸的是,还是有不少相关的古籍流传下来,今天就来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风俗。


  主食的种类与分布区域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而主食也有所不同。其种类大概有黍、稷、稻、麻、麦、豆几种。


  稷是指小米,这种农作物耐高寒,有很强的生长能力,是为“五谷之长”;黍是指*米,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之一。《诗经·国风》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可见,这两种谷物是当时中原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


  小米与*米在古代有很多的名称,小米又被称为粟,其优良品种又称为梁,根据种类的不同,又有“*梁”、“白黍”等名。


  稻,是指大米,因为需要温暖的气候与湿润的雨水,所以普遍种植于南方地区。


  麻,是指一种植物,其所结的果实称麻子,古称苴。


  麦,就是麦子,无需赘言。这种农作物在战国时期普遍的种植于长江*河地区。春秋前期,周郑交恶,于是“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豆,在古代被称为菽,亦有大菽、小菽之分。


  豆在古代的地位似乎比稷等农作物还要高,据《墨子·尚贤》所言:“菽粟多而民足乎食”。《孟子》亦言:“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这些记载都将豆类排在了首位,其地位可见一斑。


  以上几种谷物,是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食。


  人们处理主食的方法大概有三:


  其一,煮。这大概是最常见的百姓的做法了;


  其二,炒。古代的*队,一般将谷物先炒熟,然后调和水来做干粮。因为这一类干粮往往被放在壶内,所以有“箪食壶浆”之说;


  其三,磨成粉,这种粉可和面制饼。磨粉的过程称为“碾”,《太平御览》解释碾为:“石碢轹谷曰碾”。

副食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和园圃业以及水产养殖与捕捞业都很发达,所以这一时期的副食品也非常丰富多样。


  肉类食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当时的“六畜”是指马牛羊鸡犬猪。牛马主要作为农耕和交通的动力,肉食主要靠猪羊鸡狗等小牲畜。当然这肉食也和锦衣稻食一样,是统治者才能终日享受,所以“肉食者”就成为统治阶级的同义词,著名的曹刿论战故事中,就大骂“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此外,战国秦汉时期的肉食中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盛行吃狗肉。当时还出现了专门以屠宰狗为职业的屠夫,如战国时期的聂*和荆轲。这么多人以屠狗为职业,可见当时食狗肉之风的兴盛。


  当然,肉类食品中除了家养的畜禽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狩猎而来的野生动物,《孟子》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一句是劝诫人们按时节以进入森林伐木,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知森林山泽等地是供人们随意进入而不加禁止的,所以人们也能进入山泽进行捕猎。


  水产品


  鱼、鳖、蚌等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孟子的名句“鱼者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与熊掌相比,鱼是日常易得之食品。相对而言,鳖的饲养和捕捞较为不易,故鳖类比鱼类更为珍贵些。鳖被称为“异味”,是难得的珍味,又是作为赠送王侯之礼品,可见其珍贵之程度。


  对于肉类,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三种烹制方法:

其一,煮成肉羹;

其二,烧烤;

其三,制成酱。


  春秋战国时期,大抵呈西周食肉的风俗,现列周代八珍于此:


  淳熬:将美味的肉酱铺在饭上,再浇上特制的油。


  淳母:淳母与淳熬相似,只不过肉酱下面是用黍磨成粉后制成的饼。


  炮豚:先取一只小猪,宰杀后清洁干净内脏,然后在里面塞入枣子,再用芦苇将小猪包起来,外面涂上一层泥巴后,放在火上炙烤。等泥巴烤干,将小猪取出,表面涂上一层稀粥,放入盛有油的鼎中煎炸,煎炸后再将鼎置于盛有水的锅中煮上三天三夜。三天后,在食用时用肉酱与醋来调味。


  炮羊:参见炮豚。


  捣珍:将牛肉、羊肉、糜肉、鹿肉与璋肉中最嫩的里脊部分取出,搅拌在一起后反复的捶打,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去掉肉膜后以肉酱、醋调味。


  渍:指用美酒浸泡被切细后的牛肉。


  熬:指将肉配上桂皮、姜、盐后烧烤。


  肝臀:将狗肝用肠脂包起来,随后用肉酱拌湿,放在火上烤。脂肪烤焦时,肝也就熟了。

西周八珍,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肉类食品的主要做法,但这类肉食却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吃得起的。


  奢侈的贵族们,吃肉的方法可多了去了。吴王僚就是因吃“炙鱼”而被专诸刺杀,楚成王临死之际还想吃熊掌。对于这些“肉食者”,平民百姓们只能在诗中发出他们的愤慨: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


  蔬菜水果与饮料


  春秋战国之时,虽然战乱频繁,但饮品可不少。谈到饮品,酒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酒分为几类:比较淡的,清澈的,叫做清酒,也就是“澄”;还有一种甜酒,唤做“醴”;除此外还有白酒与香酒(鬯)。


  《礼记·内则》记载,当时的平民百姓,还可以有饴(糖稀)、蜜(蜂蜜)、浆、水、醷(梅浆)、粥。这些饮品不仅可以供人饮用,还可以给食物调味,算得上是非常丰盛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蔬菜水果,有韭菜、苦菜、蔓菁、苦瓜、枣、柿、瓜、桃、李、梅、杏、葵、藿、葱、姜、葫芦、萝卜等菜品。最常见的就是葵藿,一直到汉代乐府诗里都常出现。《十五从*征》里的老兵回家,就看到空荡荡的宅院里“井上生旅葵”,吃饭时就“采葵持作羹”,属于普通老百姓家常见的配菜,饥荒时还可以充当粮食。

类似意义的还有蔓菁,汉代时闹饥荒,就常“种芜菁以助人食”。以《齐名要术》的形容说“一顷乃活百人耳”。属于“渡荒”的宝贝。


  值得一提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的饮食差别非常之大。贵族被称为“肉食者”,平民被称为“藿食者”。《说苑·善说》记载,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晋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晋献公派使者说:“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曹刿论战》中也记载,曹刿欲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至于普通老百姓?春秋年间的越国老百姓,就能现身说法:当时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拼命奖励生育,老百姓家生了男孩?那就奖励一只小狗。生了女孩?那就奖励一口小猪。这都已经是特殊年代的重赏了。搁在其他年月,就算是风调雨顺不打仗,普通老百姓也是难得闻一次肉味。


  由此可见,即便是这个时代的食品种类再丰富,底层的受苦大众依然只能食“藿”等粗劣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