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10大小吃去哪了?(上)版主小档案
学名百搭,俗称混子,吃得了定制小宴,装的下街边排挡,卖票为生,吃饭为业。我是战小江。
在那个刚有网络,但是不普及的年代,一家家的餐厅是如何让大家知晓的,口口相传?报纸广告?电视宣传?还是大家顺脚路过?这也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竞争并不是很激烈的年代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特色和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这本书也许是我买的第一本关于吃的书,上面很全面的介绍了在那个年代青岛的美食和特产,现在看来也许这是一个自媒体、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你很难说编辑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一、我一直不明白这份榜单的排序有没有先后顺序,既然小红楼写在第一个我们就姑且算它是第一名吧。究其原因可能是有远见它会是这十个里面品质至今还能坚持的吧。很多外地来的朋友会说,明明是蒸饺,为什么非说是灌汤包呢?原因很简单,你把灌汤包做成了蒸饺的样式,它才能轻易地担负起皮薄馅大的荣誉称号……现在昆明路,标山路都还有店,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去试试那个灌汤包。
二、春和楼一个青岛餐饮的地标性建筑,不管是不是因为它坐落在行将破败却充满故事的中山路,还是它那充满争议的开业时间,它都是青岛餐饮的标志。康有为,梁实秋,萧红萧*,大抵这里才是青岛饮食文化的发源地。在刚开始的时候蒸饺只是一个宴后的主食作为点缀,所谓宴席,无肉不成席,无鱼不成宴。贵为百年老店自然有拿的出手的鱼肉,糟溜鱼片,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道江南菜,其实不然,它确确实实是传统鲁菜里不多见的鲜中带甜的代表。不管经历了私营,公私合营,国有,春和楼都很好的保持了这道菜本色的味道。至于那个蒸饺成为特色真的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各种东西不敞开供应,才造就了它成为青岛人们逛街里的首选。现如今二楼的春和楼才是春和楼,一楼不过是家蒸饺店,去之前回顾一下国营饭店的嘴脸,你也就能接受它带给你的百年味道。
三、烧卖,南北做法不同,就连地处中间的江浙也有自己独特的大米烧卖。粤菜里的烧卖,底馅基本相同,上面不同的点缀,造就了不一样的价格。鲍鱼烧卖、鲜虾烧卖、蟹子烧卖,都让食客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点的是什么。北方的烧卖名气最大的肯定大栅栏的独一处,刨根寻底它也就是一家鲁菜馆。四方大酒店的烧卖坚持到现在,真的算是鲁菜烧卖在青岛唯一的残留了,谈不上用心,谈不上美味,只是一种延续罢了。如果真想体会北方烧卖的特点也真的只能去独一处了,虽然也是流水线的快餐性质,至少你能看到那是烧卖……现在的四方大酒店那就是一个破旧的招待所……
四、天府酒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我的小时候也就是差不多20几年前,那应该是青岛名列前茅的川菜点,它是前,天禄园是茅,因为只有两家。天府酒家同样坐落在中山路,只是它在北头的一栋欧式建筑里,隔壁就是工艺美术商店。小时候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吃辣的,现在想起来那里应该就是北京川办的感觉吧。它的元宵真的是……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如果你到现在都不理解元宵和汤圆的区别?那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是滚着包,另一个是包完了滚。十大小吃里天府酒家不幸成了第一个消失在记忆中的店家。也许现在街头一家家的川菜店就是它的转世吧。
五、长城饭店的饺子。记忆中,青岛的饺子店基本都是三鲜馅的海米,猪肉,韭菜。当然也有白菜猪肉,不知道什么时候饭店里也开始像家里一样开始有了虾仁的水饺。长城饭店听起来应该巍峨雄壮,但是在小时候它就是胶州路的一家饭馆。一个地道的青岛饺子馆,一直寻求改变发展,吸纳了西安饺子宴以及其他的一些创新馅料,在二十年前就推出了海参,鲍鱼等馅料的水饺,直接导致自己在动荡的搬迁过程中越搬越小,直至倒闭。现如今,青岛的饺子,船歌海鲜饺子成了一派状元,中港则一直在后面搬来搬去,让那些多年的食客寻寻觅觅……
战小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