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梅全喜药食同源艾文化进校园 [复制链接]

1#

本/草/博/物

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

News

梅全喜

深圳医院药学部学科带头人

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

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中药临床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梅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及地产中药研发工作,近年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工作,牵头主编出了我国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方面的专著《中药临床药学》,牵头发起组织我国首套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担任这套教材中的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导论》的主编。在地产药材研究上率先研究并论证了中药艾叶、沉香、鲜龙葵果、鲜冬虫夏草等地产药材道地产地及其优质性,特别是艾叶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艾叶研发与推广应用以及推广艾叶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先后在全国各地就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等内容做专题讲座多场,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主编出版中药专著50多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艾草知识入校园

共同传承药膳文化

11月10日晚,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医科大学主办,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承办,广东医科大学药膳食疗研究社协办的“传承药膳文化共筑健康东莞”药膳科普活动在广东医科大学行*报告厅举行。

本次活动是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深圳医院教授梅全喜、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委副书记丁喜生,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丁磊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药膳文化,共筑健康东莞”为主题,围绕药膳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科学常识,以科普讲堂的形式邀请业界专家向在校学生进行校园文化传承。此次活动特邀深圳医院教授梅全喜授课,梅全喜教授是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中药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梅全喜教授为活动现场的名同学和bilibili直播间的余位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

科普讲座伊始,梅教授引用了有关艾草的最早文字记录——诗经中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屈原的“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以及《孟子》所记载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向同学们阐述到古时艾草的使用领域已很宽泛,尤其在医药方面备受古人推崇。

紧接着,梅教授从中药学的角度解释了古人谓艾可“辟邪”的原理,讲述了这一株“小草”为先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何等重要的贡献,同时剖析了艾草的不容忽视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梅教授还科普道,除去先民对艾叶的利用,如今民间仍然还有很多用艾草为原材料做出的食物,例如鲜艾糕,艾水饺,艾花卷等等。现代工业制品中也有艾草的身影,艾草蚊香,艾香等等,梅教授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活跃,一个个“接地气”问题的抛出,梅教授对同学们的疑惑耐心解答。活动现场不少同学表示:“平时对艾草的应用只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活动对艾制品的了解加深了不少,像日常遇到的那些问题,比如说艾条品质的区分,新鲜艾叶和干艾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都得到了解答,我也会把此次学到的知识科普给身边的人,一起为艾制品推广出一份力!”

梅教授在此次讲座中表示,艾草,一词以蔽之,曰:“伟大”。在中华民族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诸如艾草在食用和医用都有极高价值的植物有不少。医食同根,药膳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还能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寓医于食。

期待此次科普课堂能唤起公众对食疗保健的重视,让更多沉寂在时间长河中的“小草”重新焕发出青春魅力,为人类健康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来源-

粤港澳视野(企鹅号)

—END—

精彩回放

活动推荐|汤茶本草:靓汤含四季,凉茶具药香

本草博物学堂|生活无处不本草饮食文化进校园

年北师大联盟校第三届饮食研讨会

梅全喜|《本草纲目》:从艾出发

新书推荐

《名贵道地中药材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

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及文字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以“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为愿景

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相融合

整合全球中医药专家资源

搭建中医药文化智库平台

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

推广自然教育的科学思维

顺应国家战略规划和行业发展趋势

面向两岸三地的大中小学生以及海外华文学校

传递“本草的世界世界的本草”的核心理念

围绕“生活无处不本草”

实现“点燃、唤醒、引领、使命”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