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人能吃一只烤全羊吃播肆虐中国人的 [复制链接]

1#
近日媒体报道,多家视频平台正加大对“吃播”内容的监测和管理,国家要针对网络“吃播”乱象该整治了!吃播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直播内容,镜头前各种帅哥美女、各种男女老少大口大口的吃,有的人吃0对鸡翅、有的人吃一窝蜂巢、还有的人能吃一只烤全羊……,这些令人咋舌的内容充斥着各大网络平台,虽然吸引网友的眼球,但是看久了总是让人作呕,其实人体工程学想说,食物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礼物,饮食更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千万不要海吃胡吃,糟蹋了粮食,也糟蹋了自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饮食文化与养生息息相关,亦是生活习尚的“指针”,具有辅助人生运势的功能和作用,吃好了身体好了,吃好了生活好了,吃好了运势都好了!人体工程学倡导“非物质养生”的概念同时,不能忽略正确的饮食养生观念,集中表现在饮食“戒奢求简”的养生之妙及尚洁戒浊的养生之道。讲究时令饮食以及转运、强身的实践。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书中,提出了膳食“戒奢求简”的养生观,还必须要知道“三戒”。第一戒“饮食太繁”。他认为食物之所以养人,全靠五谷之粮。如果是佳肴美酒与各种杂食,属于太繁,会造成“精腆所误”。必须要戒除。第二戒是“嗜欲过度”。对此,李渔指出,人生之所以出现疾病乃至猝死,大多是因为饮食太繁、贪吃美味欲望过度所造成。这不仅仅是人的贪欲,也有上天造成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天地生养出如此丰富的食物,原来是为了保证人类不受饥饿,但却反而被这种天赐的福利所害。第三戒是“食气”胜食。李渔指出“然则人欲自受其生者,即不能止食一物,亦当稍存其意,而以一物为君使酒肉虽多,不胜食气,即使为害,当亦不甚烈耳。”“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是饮食要注意的地方。自古以来,饮食崇尚清淡戒浊,是养生首要条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对饮食的审美有过不少的论述。他主张人们要通过饮食的求美尚真的途径,来达到审美的目的。首先是“蔬菜第一”,饮食“美”与“真”的标准在于“渐近自然”。他说“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同时提出了“务鲜”的审美见解。他在论述蔬食时指出,“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日洁、日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忝在一字之鲜。”他还说,这个世界上做菜的方法几乎是千奇百怪,但必须要遵循八个大字“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就是食材采摘必须保证其时令新鲜,洗涤食材必须要保证干净。否则,就会“污秽作调和”而导致破坏“百和之香”。为达养生之目的,不仅是在饮食的“美”、“真”,在饮食烹饪中,须尚洁戒浊,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论述了烹饪与饮食的养生观。第一是厨艺操作须“洁净”。为此,他在《洁净须知》中提出了专器专用,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常用之器必须清洁,不可闻有“抹布气”、“砧板气”。一个好的厨师必须做到“四多”即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专门强调了时节饮食才能强身、养生。他认为,人的饮食,应循时而进。举例说“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人的饮食,当因季变味。如“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看珍馐矣。”他说饮食必须择时“见好”而食。“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纵观今天,我们的饮食文化哪里去了?除了胡吃海喝,除了大吃特吃,好像在新媒体下根本找不到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思想了!而这些饮食审美的思想、饮食伦理的思想、饮食养生的思想的盛行和体现,正是我们整个社会迈向健康、繁荣的重要标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