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纯粹是一个移民镇,因為深沪山川拱绣,又可渔、农,商兼菅的最佳选择,所以是一个从四面八方移民过来聚居的集镇,才有万人烟而百家姓之称,正因為百家姓,大家都都是外来的,彼此彼此,故不会相斥而融合相处。这也就是孕育出深沪人好客之根本。
深沪自古渔业昌盛,船多而渔工少都需要外来渔民帮忙。请看历年来有多少惠安等县的渔民兄弟来深沪安家落户。与深沪人融合相处,亲如伯叔兄弟。甚至在各姓氏修族谱时各按对口姓氏套入辈份修入族谱成为地地道道的深沪人。
再者深沪远处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早时候陆路交通非常不便,没有公路,又从来不设邮轮与渡船,故客人相对较少。偶尔某家有客人,憐居都会与其分享喜悦,问一声:“有人客啊!”而待客的主人更是雀跃,越是来自远方的客人主人越感荣耀。
以前深沪人生活并不充裕,一有客人来都得上街买办。买菜的主人出於荣耀感,不管从后山宫尾或璧山村的下井仔到五崎顶,他一见到熟人都会无比高兴地说:“阮厝今天有人客!”当时晋江县城设在泉州,故俗称泉州为城内,若客从泉州来,主人更是喜不自胜会多加一句:“阮城内的人客来,我要去打肉(买肉)请客!”满脸春风。
想当年深沪经济低微,交通不便,物产贫乏,“打肉邑饭”(煮咸饭)请客已经是使出混身解数待客。已是顶瓜瓜的上顶好料,主人会用非常真挚的心绪,去盛一碗实实的、迭到不能再迭、堆到不能再堆的“邑饭”端在客人面前。深沪人的好客、热情,诚心尽在那碗“邑饭”的锥头上。
深沪独特的饮食文化
深沪独特的美食,丰富多姿多彩,早已名闻“遐迩。最出名的家喻户晓的是“深沪鱼丸”系列,在闽南一带大小菜市场“深沪水丸”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甚至东南亚多国华人聚居的地方,尤其菲律宾王彬区,处处都有深沪鱼丸排卖,此不在话下。以下要介绍的五款深沪独特的美食,虽不还及水丸出名,但品尝之后,总想再食,再试不厌、回味无穷。
其一:炒面线
深沪人俗称的“炒面线”其实是“面干”。煮法是先将配料及调味品先煮熟,佐料是蠔、鱿鱼干丝、赤肉丝、鱼庚丝等备用,另锅油汤开水炲面线。然后面线拌配料再焖少许即可,上碟后于表面再加上酥紫菜、炒花生、煎鸡蛋丝,葱珠等,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深沪人把面线视作财源绵延,长命百岁的象征。故自古深沪喜庆宴客必将炒面线用作第一道菜,寓义深远。
其二:甜糖芋
普通话的“芋”与容易的“易”,美意的“意”谐音,芋头芋头,易字当头,香港人过年除夕必吃芋头,求来年钱财易得,一切容容易易,顺顺利利。深沪人很独特地把它煮成“甜芋头”,再加上一层甜蜜当头,幸福美满的意思。故早时凡喜庆也必将糖芋做一道菜宴客。煮糖芋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有学问,深沪“糖芋”做法与外地不同,很有特色,糖加水焖芋,即成糖芋。关键在于糖、水、芋三者的比例,还有煮的过程要一气呼成,中间不能搅拌,火候掌握要到位,简单的煮糖芋没有十足的经验,却经常会失手,成功的糖芋,糖煮成稠膠状,挑起来会拉丝,方为合格。糖芋入口,芋块皮甜润中带脆芋身淡松,清甜可口,是一道经济的佳肴。
其三:油酥饼
深沪俗称“定沙馅”,它的独特之处是入口“饼皮疏脆如夏日,馅冰凉清甜似春风”。所有深沪回乡的华侨,港澳同胞都会大包小包作为一种手信珍品,带返客居地送给亲朋邻居。基于商业秘密,笔者略知。饼皮即反复将和成的面团赶平沫油,油炸后即成多层松脆饼皮。
其四:甜春卷
深沪俗称“甜润饼”,是因皮而得名。皮润、圆、薄如饼卷的是麦芽糖,故谓之“甜润饼”甜润饼大都在顾客面前即卷即卖。制法就以润饼皮卷多许蒜茸、炒花生末和一条拉长的麦芽糖,虽曰是甜润饼,但入口有半甜咸的口感。其咸甜又搭配的天衣无缝,又有蒜与花生的香辣,你可享尽咸甜香辣,令你看破世事之炎凉。
其五:壶仔饭
顾名思意,即是将炒过的糯米加上炲鸡蛋、香菇、虾米、五花猪肉等,并放在壶仔里蒸成咸饭,就是壶仔饭。它的独特之处,除了饭香扑鼻之外,更是入口软润,再配以炒花生,有软硬兼施的感觉。如能以鲜炊的赤七鱼和饭送入口中,更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或者调以深沪马加羹的羹汁,又别有番滋味。一壶精美的壶仔饭窍门在于临食时加入的汁料,而汁料的制备则各施各法,各有秘技,难以尽述。
深沪人常用壶仔饭招待吃惯山珍海味的贵宾,令其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滋味。贵宾会说“以后我再来,只须壶仔饭配马加羹招待足矣”!深沪壶仔饭名声之显赫,就看闽南各大小城市甚至菲律宾王彬区,到处都可见到“深沪壶仔饭”的招牌。
深沪美食款式繁多,不胜枚举,只以闽南各地流行的牛肉羹、马加羹、香肠、花生汤等等,于深沪都有它独特之处,都是深沪来客必赏的美味佳肴。笔者所以率先推介上述五款独特美食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深沪同胞,多多弘扬传统的深沪美食,将其发扬光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