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安徽阜阳的文化背景
1.1△南北分界线的误解
每逢遇见新朋友,总是免不了要介绍自己,当然也包括介绍我的家乡。谈及我的家乡安徽阜阳,或许有些许特色,但常被误解。作为一名致力于文化交流的自媒体人,我深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正名。
其实,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源于几个有趣的段子。在航校的日子里,我所在的班级以首都航空的学员为主,而首都航空的学员又大多来自北方,特别是东北的同胞们居多。在日常的闲聊或聚餐时,我常被同学们调侃:“群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南方人。”甚至有人疑惑:“群哥,你怎么一点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南方人呢?”
我该如何解释呢?对于这些北方同学来说,我确实算是“南方人”。毕竟,从地理意义上讲,北京也可以被视为南方城市。当然,这些误解在上大学时也曾让我哭笑不得。
有一次,在班级外与同学们闲聊时,我提起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是哪条河吗?”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有的同学说是长江,有的说是黄河,甚至还有一位同学提到了一个我不曾听过的江名。看来,地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1.2△阜阳与淮河的关系
谈及安徽阜阳的文化,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限,更是气候的分界线。它清晰地划分了中国的南北区域。在分界线以北,是暖温带的气候特征;而分界线以南,则是亚热带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气候差异,无疑为阜阳乃至整个中国南方地区带来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条南北分界线简直神奇极了。秦岭以北,是广袤的黄土高原;而秦岭以南,则是茂密的森林。淮河以北,是辽阔的华北平原;淮河以南,则是烟雨朦胧的水乡。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条分界线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界限,更是一条深厚的文化分界线。南北两边的文化差异,是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
在界限以北,北方口音大同小异,即使不说普通话也能轻松理解。然而在界限以南,每三里地的口音就有所不同,变化莫测,让人难以捉摸。
阜阳,这座与淮河紧密相连的城市,其贯穿全城的颍河是淮河的最大分支。正因如此,阜阳在古代被称为颍州。
.阜阳的特色饮食文化
2.1△传统面食与小吃
阜阳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这与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相似,主食以馒头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淮河以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而淮河以南则是稻田的天下。在我妈妈的回忆中,小时候米饭是一种奢侈品,难得一尝。此外,阜阳还拥有众多特色小吃。例如,在外地广受欢迎的“安徽板面”,其源头正是我们这里的太和县。值得一提的是,正宗的板面是羊肉板面,汤底采用羊龙骨熬制,而外地的板面为了迎合当地口味,多采用牛肉并配以不明汤料。
阜阳人最钟爱的面食是格拉条,这款面食独特且难以被外地人适应,因此在阜阳以外的地方鲜有见闻,仅在本地随处可见。接下来,我们谈谈阜阳的酒文化。
2.2△当地酒文化
若说安徽人普遍能饮,那淮河以北的阜阳人更是名不虚传。我曾听闻,在上大学时,每次聚餐,阜阳人总是自己占据一桌,其酒量之强让其他同学望而却步。
确实如此,我并非虚言。在阜阳,酒文化深入人心,我曾带许多外地朋友一同体验。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日常聚会,白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值得一提的是,阜阳不仅拥有自己的白酒品牌“金种子”,每个县城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白酒产品。而邻近的亳州,其古井贡酒在全国范围内也享有良好口碑。
简略而言,这些或许能为大家勾勒出安徽的大致轮廓。这个省份的历史并不长,直至康熙年间才正式划定行政区域。因此,其省内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缺乏统一性。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常能看到对山东、东北、上海等地文化的探讨,而关于安徽的总结却寥寥无几,这或许是因为其内部的复杂性所致。例如,阜阳的文化特色在安庆人眼中可能显得陌生。有朋友曾问,是否只有安徽才呈现出如此显著的南北差异。实际上,这种南北分界线经过的省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类似情况,如陕南与陕北、苏南与苏北。然而,安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省内同时拥有长江和淮河,这片被誉为江淮大地的土地,确实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风貌。若有兴趣,今后我愿进一步探讨这些文化差异的话题。今日,就让我们在此告一段落,愿大家有所收获。
——年11月25日,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