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朝古都南京,也是一座美食之都用味道去 [复制链接]

1#

六朝古都南京,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而提起美食,南京的美食也是种类繁多,精致美味,令无数“吃货”垂涎三尺,引万千“馋客”为之折腰。

南京,又叫“金陵”,这里位于长江下游中部的富庶地区,所以物产丰富,为南京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那么,自古以来南京的饮食文化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变迁呢?

今天,小编带大家从饮食方面来了解南京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与美食兼美的南京。

南京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发展——京苏大菜的历史渊源。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京苏菜、金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

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

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金陵菜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据史料记载,约在清朝时,南京就已经出现京苏大菜。所谓“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苏”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苏省会之意。“大菜”是形容南京菜的名贵、典雅、华美、大方。

正是大江南北鱼米之乡丰盛的物产,水陆交通商贸的交流,人文荟萃的文化熏陶,精致细腻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南京的美食文化。

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大量记载吴楚肴馔的特色,有牛筋、叉烧羊羔、清炖甲鱼、焖乌龟、煮天鹅、烩水鸭等。吴,孙权定都建邺之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快。

作为全国最大商埠,金陵豪客“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六朝天厨的代表南齐的虞悰,善于调味,所制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太官膳食。南唐后主李煜派顾宏中考察韩熙载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饮食业方兴未艾,杜牧《泊秦淮》诗中有“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之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以金陵为背景写成的。大诗人李白四次畅游南京,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等不朽的诗篇。宋代王安石,筑半山园于紫金山脚下,寓居金陵数十载,写下慷慨悲壮的《金陵怀古》名作。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赋诗论文,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巨著《随园食单》,该书于清乾隆57年(年)出版,均以京苏大菜为原型。曹雪芹更以《红楼梦》巨著中名菜佳宴的实录为京苏大菜鼎立于全国提供了雄辩的依据。

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一带。第一春、海洞春、共和春、老万全、长松东号、嘉宾楼、大集成、老宝新、金陵春等都打出京苏大菜的招幌,以招徕食客,显示和外地菜肴有所区别,南京本地厨师皆自称是“京苏帮”。 

 


  回眸历史,京苏大菜名声很响,多少名门望族设宴无不以京苏盛宴为傲。然而有人笑称京苏大菜不过是“纸上富贵”。南京餐饮市场从粤菜、海派菜、杭帮菜到川菜;从家常菜、江湖菜,再到新概念私房菜,就连外来的火锅也发动强势,可谓烹饪舞台上名角庸角轮番登台,唯有京苏大菜默默地看着其他地方菜反客为主。

其实多年来,京苏大菜在吸收外帮菜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鸡包翅、双味葫芦鸭、火筒大排翅、蟹粉炖鸡孚、金牛鸭子、雨花凤尾虾、芦蒿烤鸭卷、红透龙虾等名菜。金陵饭店、狮王府、东郊宾馆、金鹰大酒楼、马祥兴、绿柳居等名满天下大酒店。

传承正宗的京苏大菜,还研制出南京民俗风味宴、秦淮风情宴、金陵全鸭宴、芦蒿席、江南水乡席、固城湖蟹席、金牛湖湖鲜宴、民国精品宴。

京苏大菜在众多烹饪流派中,使历史悠久的南京,越来越显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辉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