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一个不礼佛的人都知道,佛教徒是只吃素,不吃肉和荤腥,不饮酒。导致很多人以为佛教徒就只吃素菜,吃的都很清淡无味。只能说,这是没有吃过素斋的,也是一个思维的误区。那佛教徒的饮食观具体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来扒一扒!
在最初的印度佛教中,佛教徒是没有不吃鱼肉这一说的,只有化缘平等这一说法,就是无论贫穷富贵,化缘时得到什么就吃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小乘佛教没有戒律一定吃素。而素食是佛教强调与提倡的,大鱼大肉吃多了除了有损健康外,还不符合佛教的慈悲立场,所在大乘佛教很多经典都提倡素食,严禁肉食。
荤腥其实是两种食物类型,腥就是上述提到的肉食,而荤是指有恶臭与刺激性的蔬菜,比如大蒜、韭菜、葱等。在一些佛教经典戒律中有说道,荤菜生吃会瞋,熟吃助淫,而且在进行功课时,诵经会有味道,也是不好的,经典中说会使不听经的鬼神起贪瞋。但是香料中的辣椒、胡椒、五香、八角等不在戒律内,不算荤菜。
至于饮酒,虽然酒是粮食造,不伤慈悲,但佛教重视智慧,而酒能让人失神失智,无法保持清醒,不利于修行精进,所以为了修行是需要戒酒,子曰:“饮不及乱”,所以对一般大众来说无伤大雅。佛教戒酒,戒的不是酒本身,而是酒的性质,所以若将酒当作菜的调料,让其失去酒味酒性,没有了醉人的力量后,酒也不再受戒律限制了。
其他的还有一些蛋类食品,蛋类食品从根本上来说算是腥,因为他可以由卵成雏,并且味道也就是属腥。但如今很多养殖场的蛋类,因为生产手段来看是属于无性的,所以从杀生角度来看,吃无性蛋类无算犯戒,也无损慈悲,如果是坚持清净的人,就应该避免不吃最好。
还有乳制品,它们不属于肉腥类食品。因为牛羊本是吃草料五谷,饮其乳汁不是杀生,同样不妨碍其后代的饲育,也不会影响慈悲。而寺院中的一些食物也会加入乳制品,这些是日常的食品也是营养的必须品。但对于那种不顾动物生长的过激性取乳,从佛教的慈悲立场出发,要了解乳制品的品牌来源,也是在采购乳制品时,应该考虑的。
所以综上所述,大家应该也能对佛教徒的饮食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虽然有各种戒律忌口,但素斋也并非是寡淡无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