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所了解的乡村菜是什么与都市菜又有什么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pf/a_6188264.html

乡村菜,是指广大农村所制作的具有乡土风味的菜品。它根植于各民族、各地方的乡野民间。乡村菜具有独特的地区性,它是地方菜的源泉,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本地所特有的物产,制作成具有鲜明乡野特点的民间菜。从地域空间而论,乡村文化是一种与都市文化相对应的独特文化,因此,乡村菜品也具有与都市菜品不同的特色。

乡野菜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村落。如果说,都市菜品是一种都市饮食文化的表现形式,那么,乡村菜品就是一种与之相对应的郊外饮食文化,它与都市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处于同一层次,却居于不同的地域空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乡村菜品是乡村居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文化表现,它包括各类谷物及其加工制品、主食品以及饮料、食具等,也包括各种饮食礼俗、菜品文化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乡村菜品的最大特色是:朴实无华,就地取材,不过于修饰,具有乡土味,在朴实中蕴藏着丰厚。

乡村菜品与都市菜品,虽然所处的地方不同,但二者之间是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并交融的。乡村菜品不仅是都市菜品得以产生的母体,而且是都市菜品得以发展的源泉。它对于都市菜品的渗透与交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菜品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于广大农村和牧区,都市人每天使用的各种动植物原料,都是从乡村源源不断地运进都市,供给着城镇市民。原料的老嫩、软韧新陈以及品种等,都受着生产条件采集条件的影响。都市菜品的繁荣与稳定需要以乡村食物原料作为基础。乡村的食物原料源源输人城市,对于城市菜品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

二是随着城镇的不断扩大,乡村之民不断流向城镇,转变为市民。他们虽然转为市民,但乡村菜品的那些加工制作、风味特点不可能彻底改变,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还不时将食用乡村色彩的菜品影响其他市民,以此渗透进都市菜品,影响着都市菜品的发展。此外,还有众多的农村之民,因为种种原因,诸如走亲访友、小商品买卖、交换等,常来常往于城乡之间,这些人的饮食方式制作菜看的方法,也不可能不对都市菜品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渗透和交融作用。

三是城镇居民不断返回到自然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加上大批从乡村到城市定居的市民,每年因为探亲、访友、考察、旅游、工作等原因经常到乡村去,他们像城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两者饮食相互连接、交融。他们一方面把城市菜品带人乡村;另一方面又把乡村菜品带回城市。

乡村菜朴实无华的农家风味、自然本味,由于其鲜美味真、朴素、淡雅,令当今都市人十分向往。特别是食品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更追求健康食品,所以世界饮食潮又趋向“返璞”“回归”“自然”。

乡村菜品,在鲜明的乡村特点的基础上,田园风味浓郁,运用的是土原料,加工烹制是土方法,这在今天则成了都市人追逐的时尚,人们在越吃越高级的同时,也更显现出越吃越原始。在现代酒店的餐桌上,那些烤白薯、煮玉米棒、羊肉串、老菱角糯米藕等食品,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耐人寻味的美味佳肴。

所谓土原料,是指乡村菜基本是就地取材,采用以传统种植、养殖方法或绿色、无公害生态方法生产的食物原料,以及当地自然生长的食物原料,重点是无化肥,且无农药污染,生态绿色、原汁原味。如施农家肥自然生长的绿色蔬菜,在山野敞放、喂自然饲料的土鸡、土鸭、生态猪,以及野生的河鲜、山珍等都是农家常用原料。所谓土方法,是指操作简便、朴实无华。通常而言,乡村菜在刀工处理上以大块厚片为主,粗狂;在烹制过程中常采用简便、易操作的烹饪方法,如煮、蒸、炖、烧、炒、烤、拌等,没有严格的规定;在菜品装盘和命名上自然、质朴,如用土陶碗、砂锅、瓦罐等直接盛装菜肴,直接用原料烹饪方法、制作地等写实的方法来命名菜肴,如小鱼锅贴地锅鸡、十三香龙虾、大盘鸡、小鸡炖蘑菇、砂锅肥肠、臭豆腐煲等,简单明了。归根到底,乡村菜没有那些调色、调香调味的化学添加剂,都是自然生长、简单调制、鲜香味美的农家味。

空前繁荣的都市餐饮业,对乡村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乡村的风鸡、风鸭、腊肉、醉蟹、咸鱼、糟鱼等都成了宴席上时兴的冷碟;村民的腌菜、泡菜、酸菜、渍菜、豆酱、辣酱等成了宴席上的重要味盘;猪爪、大肠、肚肺、鸭胰、鸭肠、鸭血等成了宴席上的“常客”;咸的芋艿、盐水豆荚、花生、老红菱,配上咸鸭蛋,简单又多样;臭干、咸驴肉、窝窝头、玉米饼葱蘸酱、野菜团子等,竟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尝鲜”心理,因而能诱发起人们的食欲。人们在品尝这些乡野菜味时,闻到了乡村的清香,吃到了山野的滋味,给平常生活添进了不平常的感觉,从而将饮食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