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度针灸已合法化,传统医学互鉴还有哪些路 [复制链接]

1#

中国、印度历史悠久,两国人民毗邻而居,自古便有往来互鉴。两国的传统医学也曾互通有无,互相借鉴。

有学者认为,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并把中医药带到了印度。此后,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而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也随着僧侣间的宗教交流以及商人间的贸易活动被对方熟悉、应用。

在科技部国际培训项目“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高级研讨项目”(以下简称“培训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赵静教授与印度B.J.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对印度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相似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印度传统文化则重视“梵我同一”。两种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都来源于宇宙创生论,中医学的“天”和印度传统医学的“梵”都有创生万物的含义,两者具有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共性。赵静教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两种传统医学都注重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我国的《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印度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传说是经闍罗迦和妙闻之手写成《闍罗迦集》《妙闻集》和《八支心要集》而传于世。《闍罗迦集》中的基本理论、草药以及早期的疾病治疗原则,和《黄帝内经》中的基础理论、疾病的诱因、进展和恶化等内容有相似之处。两种传统医学都以“五元素”(水、火、风、空间、土)和“五行”(木、火、土、金、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情况。

印度传统医学中的阿育吠陀医学通过扪摸、切脉,看舌苔,观察眼睛、肤色和尿液来诊断疾病,与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两者都将药物分为动物药、矿物药和植物药,并根据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来治病。印度药典和中国药典中有许多相同的药物记载,如香附、藏红花和仙茅等,表明两国在药物方面也有交流。

在保健方面,两者都提倡治未病和饮食疗法,但中医学中食补与药补有别,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药补与食补无差别。

在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方面,印度以瑜伽锻炼预防保健,中医有太极拳、八段锦、导引等养生功法。

印度政府通过针灸立法

到了现代,中印两国也非常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与交流。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及印度传统医学重新得到印度医学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