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新书房骆新书房
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
最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
最初的面条会是什么模样?
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个中玄机竟能从木乃伊的面具中窥出蛛丝马迹?
面条怎样走进意大利并被称为pasta?
对日本僧侣来说,面条又是怎样一种特别的佳肴?
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一部叫做《面条之路:奇妙的饮食》的纪录片中获得。6月5日到6月20日之间,这部纪录片将在浦东联洋广场内全天播出,并有一场关于面食文化的精致展览,让大家充分认识丰富的面条世界。
为什么是6月5日?因为今年的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气候特点:日照强,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农事:小麦收割,水稻等谷类农作物栽培。
这是骆新书房与联洋广场继“小满”节令东方美学生活展之后的第二次展览。首次展览以“中国最美图书”、“世界最美图书”《茶典》为主线,在联洋广场内搭建了“曲水流觞”场景,布置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作品,并推出了创意茶饮项目——“五朝茶会”,吸引了众多的用户驻足观赏,盛赞展览“有文化!有创意!”
此次芒种的展览又有什么内容呢?简单剧透如下:
01
一首节气诗
《归园田居》其二
作者: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著名青年艺术家岳冬为本次活动撰写节令茶挂。
02
一本《面食之书》
本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面食文化,夹杂历史考证、个人经历、民俗风情、趣闻轶事等,从西安、东京、乌克兰、越南、罗马、莫斯科到首尔,作者发挥身为一名记者的功力,走访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朴实也最精彩的地方面食文化。为了深入打探吃面与制面文化的精髓,作者在西安也挽起袖子,下海学拉面;或是坐在罗马的寻常人家午餐桌旁,一起吃番茄意大利面;也跟着熟络的朋友,在河内坐在路边吃牛肉河粉;甚至亲自拜访位于东京老社区的荞麦面店,观察日本人除夕夜的吃面文化,这就是这些亲身参与的过程,让作者写成了一篇篇丰富有趣的全球面文化现场报道。作者克里斯多夫?纳哈特(ChristophNeidhart),先后任职于《世界周刊》《南德日报》及《苏黎世日报》,曾赢得许多新闻奖项。目前,他和家人定居于日本。
《面食之书》之外,代表作品还有:
《波罗的海:我们中间的海》(Ostsee
asMeerinunsererMitte)
《俄罗斯的嘉年华》(RussiasCarnival
heSmells,SightsandSoundsofTransition)
《孔子的后代》(DieKinderdesKonfuzius)等。
03
一条《面条之路》
韩国KBS电视台纪录片《面条之路:奇妙的饮食》(导演:李旭正、廉智善)在亚太广播电视联盟(AsiaPacificBroadcastingUnion)主办的ABU奖评选中获得了纪录片类大奖。年5日晚8点30分(当地时间),在蒙古乌兰巴托歌剧院举行了颁奖典礼。
年8月,赵荣光教授应邀受聘为韩国国家广播电视台大型专题纪录片《面条之路》(NoodleRoad)的学术顾问。香港翡翠电视台曾外购该节目(韩国KBS),高清制作,完整版曾于年6月20日至7月25日于高清翡翠台播放,中文名字为《绝世好面》。
《面条之路》凭借通过面条来比较亚洲饮食文化这样一个全新的策划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该片在播放的时候也曾受到人们的好评,该片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都进行了实地采访,还利用华丽的计算机构图生动再现了历史。
至于现场展览是什么样式,欢迎到现场来一探究竟。
展览时间:6月5日至6月20日
联合主办:骆新书房联洋广场
地点:浦东芳甸路号联洋广场号骆新书房
收费:免费
原标题:《“芒种”节气展预告:有关面条的所有秘密,都藏在这场展览里(免费参观,现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