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人雅集 [复制链接]

1#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972953.html

中国的历代文人喜欢以文会友,他们经常择一风清丽和之日,或游山玩水,或吟诗作赋,或书画遣兴,或饮酒品茗,这种游乐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的文人自发行为被称为雅集。雅集,即风雅的集会。雅集时文人的活动基本上是以创作和品鉴为主,间或借助茶、酒、流水的灵感即兴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历史上,著名的雅集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这些:

邺下之游

东汉末年,曹操挟献帝于许都后,自己居于邺城,遥控许都。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皆喜欢文学,且喜欢与文士交游,因此,当时的天下名士云集邺下。他们经常凑在一块宴乐云游、诗酒唱和,领当时士人之风气。经常参加邺下之游的主要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和孔融)、蔡文姬等人。曹丕后来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了当年邺下之游的盛况:“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后人评论邺下之游为“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认为邺下之游开文人雅集之先河。

金谷园雅集

金谷园是西晋时的大富翁石崇在洛阳修建的一座花园,园内楼台亭阁,高下错落,楼阁之间清溪萦回,池沼碧波,水声潺潺,整座花园如同琼楼玉宇一般。因金谷水灌注园中,所以名之金谷园。石崇经常在金谷园宴请文人聚会,并与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能够参加这些酒会的,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大家在酒会上高谈阔论,吟诗作赋,然后结集成册。

元康六年(年)征西大将军王诩从洛阳返回长安,石崇邀请一干名流在金谷园为王诩送行,大家纵情放饮,各赋诗篇,做不出诗的就罚酒三斗。宴后,所赋诗篇结为《金谷园诗》,石崇亲自做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换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水,或列坐水滨,时琴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往,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次酒会还产生了一个典故——金谷酒数。

赵王伦执政时,赵王的大将孙秀向石崇索要石崇的宠姬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诬告石崇谋反,最终石崇被满门抄斩,美丽的金谷园也逐渐荒废了。

兰亭雅集

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进等诗酒唱酬的一种雅玩,大家伙分坐水流的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即兴饮酒吟诗。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的时候,王羲之召集自己的朋友谢安、孙绰等名流四十多人,会集于会稽郡山阴县之兰亭,举行完修禊仪式后,大家在清溪两旁坐了下来,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娱乐。大家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气氛空前热烈,大家都玩得非常尽兴。在这次活动中,有十一人写了两首诗,十五人写了一首诗,十六人没有写出来,各被罚酒三觥。宴会结束后,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收集起来,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疾笔作序,全文共28行,字,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其中“之”字最多,出现了21次,形态迥异,各具美态。这篇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历代书法界奉为极品。据说王羲之酒醒后试图重写一遍,但写了好多本,但都无法重现当天所写的那种风韵。

附:《兰亭集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香山九老雅集

唐宪宗时期,担任刑部尚书的白居易因正直敢言,受到一些大臣的排挤,心灰意冷之下退隐香山。隐退后,白居易在洛阳香山上建造了一座私家庭院,经常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聚会唱和。

会昌五年,即公元年3月21日,白居易邀请了胡杲、吉玫、郑据、刘贞、卢贞、张浑六位老友在香山聚饮,并赋《七老会诗》记述些事:七人五百七十岁,施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相。巍峨狂歌教禅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同年夏天,白居易在家中又组织了一次聚会,这次增加了李元爽和禅僧如满两位老人。这九位志趣相同的老人结成了香山九老,因此这次聚会被后人称为九老会。为了纪念这次九老会,白居易让人画下了九位老人聚会的场景,并在《九老图诗》中写道:“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仍以一绝赠之: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这次聚会中,年纪最小的白居易时年74岁,而年纪最大的李元爽据说已经岁了,所以九老会在民间被认为是非常祥瑞的寿星聚会,后世画家经常以此为题材作画,使得九老会成为了古代老人画最经典的题材之一。

真率会雅集

宋神宗熙宁二年(年),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司马光便辞职迁居洛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去了。

在洛阳的十五年间,司马光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真率会,并经常组织大家在洛阳的名园古寺中赏花饮酒,诗文唱和。当时经常参加聚会的有文彦博、富弼、范纯仁、楚正叔、王安之、司马旦、席汝言等人。

真率会提倡节俭,认为俭则易供,简则易继,果实不过三品,肴馔不过五品。有一次,楚正叔增加了饮食之数,还被罚补办了一次聚会。

司马光曾为真率会专门作了《真率铭》:“吾斋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澹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周旋布置。俯仰奔趋,揖让拜跪。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屏弃。”

宋代以后,真率会还受到不少文人的推崇与效仿。清康熙三十三年(年),曾任刑部尚书、《明史》总裁官的徐乾学便邀集钱陆灿、盛符升、尤侗等人组成真率会,以扭转当时“习俗骄奢,转向夸斗”之风,倡导“人则宁质以救伪也,物则宁俭以砭奢也”。

西园雅集

北宋的驸马都尉王诜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非常精通书画鉴赏,有很多非常好的藏品。为了安放这些书法字画,他在自己的宅子西园内专门建了一座宝绘楼。由于有如此多的精品,因此,当时的名流如苏轼、黄庭坚、米芇、秦观、李公麟等都与王诜私交甚好,大家经常约在一起吟诗作画。

元佑元年(公元年)春天的一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面对这满眼的大好春光,王诜心情大好,就想邀请几个朋友来家里聚一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因为苏轼名气大交际广,只要能请来苏轼,其他人也都肯定会参加。最终来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李公麟、米芾、李之仪、郑嘉会、王钦臣、蔡肇、刘泾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景元等十五人。众人聚在西园内,一边欣赏着西园的美景,一边喝酒聊天、品诗论画,气氛好不热烈。宴饮过后,借着宴游之兴,王诜请参会的画家李公麟把众人聚会的场景画了下来,取名《西园雅集图》,米芾还为此图作了《西园雅集图记》。

这次聚会囊括了北宋当时从政治圈到文化圈、书画圈的各界名流,被誉为宋代文坛的一大盛事。

玉山雅集

玉山会的召集者是元末明初的昆山巨富顾瑛,顾瑛生于官宦之家,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书画俱佳、诗文皆通,并且特别喜欢弹腔唱曲。虽如此,但顾瑛并没有走读书科举之路,而是投身于商海,他从十六岁开始经商,十年时间,便成为苏州地区屈指可数的巨富。三十岁后,顾瑛便不再经商,而是在阳澄湖畔大举修筑玉山佳处,建有玉山草堂、湖光山色楼、浣纱馆、小桃园、金粟轩等二十余处雅居。在这些雅居中,收集着顾瑛花费巨资收集来的古书名画、鼎彝珍玩,使玉山佳处充满了文化气息。

从元至正八年开始,顾瑛广邀天下名士,在玉山佳外置酒高会,吟诗题句、赏画泼墨、品鉴古玩。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张雨、黄溍、袁华、黄公望、倪赞、杨维桢、柯九思、王蒙、朱珪、张渥、王冕、赵元等都是顾瑛的座上佳宾。

玉山会前后长达十数年,共组织了五十多次,参与人数上百人,是元末吴中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文人活动,“文采风流,照映一世。”留下了许多佳篇大作,仅顾瑛所编就有《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玉山逸稿》、《玉山纪游》、《草堂雅集》等多部文集,文集中收录的文人吟咏唱和之作有五千多首,占据整个元代诗歌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玉山会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孕育了昆山腔,成为昆曲诞生的源头。

小玲珑山馆雅集

小玲珑山馆是清康熙、雍正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的私人园林。马氏兄弟二人虽为富商,但却爱书如命,因此藏书很多,其藏书楼从书楼有“甲大江南北”之称。

马氏兄弟礼贤下士、慷慨好义,当时的名流沈得潜、全祖望、杭世骏、厉鹗、阮元、金农、高翔、汪士慎、郑燮、华嵒、边寿民、陈撰、陈章等人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而厉鄂、全祖望、陈章、陈撰、金农等人则常年馆于其家。汪士慎在他的《嶰谷半查招饮行庵》一诗中记录了小玲珑山馆的一次雅集:“结茅佳处无喧哗,千年树底开窗纱。韩江诗人觞咏地,吟笺五色鲜儒花。林光射酒好风日,老桂香幽时一袭。夜凉客散露华浥,满地秋声鸣蟋蟀。”众人浸润在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中,良辰美景,宾主尽欢,消遣世虑,喧嚣热闹过后留“满地秋声,兴致难消,余味悠长。道光年间文人金楷作《巢林集》题跋时也写道:“富溪汪巢林(汪士慎)先生侨居韩江,不慕荣利,琴尊自娱……同时与厉太鸿(厉鄂)、高西唐(高翔)、陈玉几(陈撰)诸名辈酬唱于马氏玲珑山馆,极一时人文之甚。”

马氏兄弟常与宾客于藏书楼中考辑刊钞、校勘审印,其装帧精美的古籍被时人誉为“马版”,《宋诗记事》、《辽史拾遗》、《经义考》、《字鉴》等典籍都出自小玲珑山馆。清廷编修《四库全书》时向民间广征秘籍,小玲珑山馆献书种,为东南之冠

挑菜会雅集

清道光年间,曾历任江苏巡抚、广西巡抚、两江总督的梁章钜,以俭省为号召,与魏源等人成立“挑菜会”。当时的习俗是以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便以七种菜为羹。于是他们便在这一天聚会,以七种菜饷客,以示戒丰奢、倡节俭的态度。

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记载了一次挑菜会的盛况:“丁未人日,在扬州集罗茗香、黄右原、严问樵保庸、魏默深源、吴熙载廷飏、毕韫斋光琦,作挑菜会,古无此目,借坡公‘七种共挑人日菜’句为名。扬州饮馔丰侈,习以为常,聊存示俭之私忱,或可衍成竹西韵事也。”

沙龙会雅集

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作家,是一位才貌双全、个性鲜明的奇女子。早年曾留学欧美,在文学、建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年,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由东北大学到北就工作,安家在东城区北总布胡同三号,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四合院,宽敞明亮,幽静典雅,安静舒适,院子四边各有一排单层的平房,灰瓦铺成的屋顶,房屋之间铺砖的走廊也是灰瓦顶子。面向院子的一边是宽阔的门窗,镶嵌着精心设计的窗棂。每逢周六下午,林徽因便邀请一些学术大家、社会名流等来到这个雅致的地方,品茶闲聊、切磋学问。当时,在中国文化圈有影响力的人物如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张奚若、邓叔存、陈贷孙、钱端升、周培源、朱光潜、萧乾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从国外到北京访学的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也曾参加过聚会。

在每次沙龙中,林徽因都是当然的中心,她广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严密的推理、流利的口才,以及得理不让人的气势,在场者皆为之折服。聚会中,他们的话题总是没完,大半天过去了,仍恋恋不舍,只能期盼下一次聚会早日到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