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人有学习外语的需求。而学习一门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者沟通,于是跨国多语言学习社区应运而生。本文作者从五个角度出发,全面剖析多语言学习社区,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需求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学习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学习,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
另外,除了英语,各类小语种的学习人数也越来越多,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已在年被教育部列入可参加高考的外语。跨国多语言学习内容社区,可充分利用母语人士的天然语言优势,通过在线平台打破地域局限性,连接各个国家语言学习者,让语言学习者在自然语料环境中学习互助。
比如与母语者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母语人士帮助纠正发音,修改文章,帮助辨析词义,母语人士展示当地文化,包括饮食、艺术、风俗习惯、节日等。
此外,跨国多语言内容社区属于垂直领域内容社区,相比其他泛社区,学习者可充分利用搜索,更容易查找和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介绍各国文化
利用搜索,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产品定位
语言学习内容社区是垂直社区,学习语言是用户的首要目标,而通过语言学习来帮助交友,留学,工作,旅行等是次要目标。
Tandem引导学习者,强调Tandem不是交友软件
因此,语言学习内容社区主要需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上有效的服务。
目前市面上的语言学习内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发帖,词义搜索,转译,改错,问答,语音朗读,匹配语伴、即时通讯、课程等。
产品如Tandem,HelloTalk,Lang8,HiNative(Lang8下的一个移动端应用),漫中文(用漫画学中文的移动应用)等。
漫中文app社区
三、用户分析
首先,全球化语言学习内容社区,主要聚集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用户,而学习各国语言的原因可能是商务,留学,旅游,交友,世界文化探索等。因此,用户的学习动机不一样。
其次,由于是全球化的社区,用户具有广阔的地域性,因此,用户有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例如拉美人比较热情奔放,日本人比较内敛,韩国人团体意识比较强等。而且,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陌生人,属于浅层的人际关系,缺乏信任基础,不容易产生互动;陌生人社交的进阶阶段是半熟人社交,但由于地域的关系,线下见面变得不太容易,没有牢固的关系链,单个用户和单个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很容易解除。
因此,产品策划时需考虑到如何给目标用户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打开话匣子去交谈。
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熟悉的领域,年龄,性别,地域等,都可能对社区关系链产生影响,比如有些学习者喜欢旅游,那他在这方面更有话可说,为其匹配相同兴趣的“观众”,则会收获更多的“认同”,这样也会激励学习者更多地创造内容。
四、常见问题——用户流失
跨国语言学习内容社区,容易面临用户流失的问题。用户的学习动机,文化差异,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安全感和信任度,社区内容满意度等,都有可能造成用户流失。
五、提高用户粘度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语言学习者动机的强弱对用户在产品中停留的生命周期有影响。
比如商务人士和留学人士,为了工作或留学来学习语言,学习动机比短暂旅行和浅层交友的人士要强,更有意愿对语言学习付费。
社区产品是内容主导型的,它跟人的关联度不是很大,它是通过内容来链接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社区需通过内容,将相同兴趣的用户集合,满足用户的学习动机。
用户的学习动机需持续保持,社区需给用户提供完整的学习成长体系,防止用户流失。
例如,用户在入门阶段,学习的主要是语音知识及日常表达,社区可提供相关的内容,而随着用户学习水平的提升,用户到达初级阶段,社区即可给用户推荐相关水平的内容。
另外,初级阶段的学生偏向于自学,但中高级学生需要更详细的讲解,而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有专业知识,因此社区可为中高级学习者提供一对一外语老师辅导等服务。
因此,通过有效的手段识别用户,在识别用户水平后,能为用户打造一个合理的成长体系,在每个阶段帮助用户成长,可避免用户流失。
2.处理文化差异
由于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冲突,从而导致用户流失。
因而,在产品设计中,需注意文化差异的处理,在了解各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强化差异点,造成文化冲突。
例如,有些学习者的文化比较内敛,不习惯陌生人过于热情地问候,如产品设计上过于侧重,如一键发送打招呼表情包对新朋友打招呼,可能对方就会让对方感到过于热情,甚至是骚扰。因此,产品设计上需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避免造成文化冲突,破坏社区氛围,造成用户流失。
另外,在运营层面,平台提供的内容需给用户一定的指引,让用户提前了解相关的“文化差异”,以更包容的心态接受异国文化。
例如,在某些国家,是邪恶的数字,而在中国的网络文化中,却是正向的表达。这些国家的学习者看到,可能会感到不适,产生误解,如平台提前通过某种形式告知学习者相关的文化差异,不但可以打消学习者的误会,还会对平台产生好感——“这个社区很懂我”的归属感。
tandem社区规则强调“文化差异”,各国成员需互相尊重
3.营造社区安全感和信任度
社区是一个组织者角色,需要制定公平公正的社区规则来保护用户的权益。社区和用户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如社区使用一些不平等的规则,侵犯用户权益,用户会很快地离开。因此,为避免用户流失,需让用户感到这个社区是安全的,可信的。
“预防大于整治”,社区可收集总结社区中的危险行为并传达给用户,让用户在权益未受侵害前提高警惕,同时,也提醒用户不要做哪些禁止的行为。
此外,除了社区和用户之间是平等的,用户和用户之间也是平等的,当用户权益被其他用户侵犯时,社区需要提供维权的渠道。
让用户感受到社区是公平公正且安全的,社区在保护用户的权益,用户才能在社区持续学习。
另外,内容社区通过内容连接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是陌生人的关系。陌生人之间信任度不高。因此如何建立起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需要靠数据来量化,进而“可视化”。
社区用户贡献度和母语品质的量化,不但有助于激励“贡献方”,也容易形成“可视化”的信任关系。
例如HiNative(问答社区),对用户的贡献度进行了量化,显示了用户的“响应积极性”,作答数量,答案被采纳的数量等,由此可提供给平台自身及其他用户一个评判的标准——该用户在此平台的学习积极性和掌握的语言水平的程度等,为用户提供筛选语伴的依据,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到合适的语伴。
4.提高互动性
社区的角色一般有“创作者”和“观看者”,专注内容创作的创作者注重的是在社区中的“认同感”,而观看者在社区注重的是“归属感”。充分的互动,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新用户,用户可通过给自己添加兴趣标签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
用户有特定的成长体系,在各个阶段能清楚了解自己在社区所处的位置。
社区采用点赞,鲜花,评论,分享等互动形式来增强创作者的“认同感”,用推荐机制来帮助创作者的内容得到更多曝光的机会,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内容;
用话题,圈子,群交流,个性化推荐机制等来让”观看者“找到感兴趣的“小岛”,增强“归属感”。
另外,社区需采用合理的流量分发机制,打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例如HelloTalk内容社区,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基本比例是1:15,也就是说,1个外国人发帖,可能有15个人回帖;但中国人发帖,如采取一样的流量分发,很可能没有人回帖,这样容易让中国用户产生不好的感觉——外国人相当高冷啊,或者,外国人真是没礼貌啊。然而,这是客观存在的人口比例造成的问题。中国用户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因为互动不足而遭受打击。因此,社区需优化流量分发机制。
此外,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习是痛苦的,长时间看不到成果激励自己,一些学习者容易半途而废。
因此,平台需阶段性多维度量化总结用户的学习行为,让学习者阶段性可视化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展,达到阶段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阶段性多维度学习量化总结,经常采用的是7天为一个周期的行为数据。
如可以统计用户在7天内的发帖数,替他人改错数,被点赞数等,这些都可以让学习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一个周期的学习行为,让学习者从各个维度找回学习的动力。
此外,用户对平台的贡献值也以此“可视化”,用户可以向其他学习者“分(xuàn)享(yào)”,以此形成明确的社区导向,营造强烈的学习氛围。
漫中文的学习统计
多邻国的每周学习报告
综上所述,社区可以通过兴趣标签,点赞评论分享,流量分发机制,阶段性学习量化总结等帮助增强创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搭建相同兴趣的桥梁,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社区更有生命力,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及停留时长,能让内容持续生产,也更容易孵化出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可以不断通过用户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创作内容)。
5.提升社区内容满意度
内容社区产品的主导是内容,因而内容的满意度是服务上的重中之重。
内容的数量,内容的原创性,内容的质量是内容社区平台的三个指标。
产品的定位决定了内容的形式。语言学习社区的定位是学习,因此内容也是学习类的内容,平台需用多种手段来让用户生产优质的学习类内容。
1)内容数量
关于内容的数量,内容的生产者以及生产的门槛高低都对内容的数量有影响。
选择何种形式生产内容?取决于产品定位。
如产品是一个注重权威性的专业创作者平台,则生产内容门槛高,可信度高,因此多采用PGC;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如产品定位为人人可交流的内容平台,更侧重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则多采用UGC形式。生产者都有机会获得观看者的“青睐”。如简书。
UGC的社区,人人可生产内容,那么,内容的基数就比较大,但也会面临如何审核内容的问题,需要建立内容审核机制。
2)内容质量
首先,社区的引导让用户能快速了解社区的目标,在社区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维护社区氛围。平台需让用户了解社区的目标,社区基本规则及明确提示禁止行为。
此外,平台需确定学习内容与普通内容的界线。
在产品设计上,平台需引导用户,向用户传达这是一个学习平台,允许发哪方面的内容。如语言学习的提问,如语法难点,词义辨析,怎样表达更地道等,所有内容都需和学习相关。
除了引导,社区需有完善的审核机制。
学习者日常生活的分享和微博,豆瓣,facebook社交媒体的贴文无异,很容易超出内容规定的边界。
如出现非学习要求的,除了机器审核,需加强人工审核,提供举报渠道。文字内容具有暗示性,机器即使提取了敏感词,也很难从上下文准确理解。
比如,一个用户提问——请问你们国家的脏话有哪些?社区需有内容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对社区成员的发言,社区需有内容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漫中文发帖前的指引
HiNative发帖前的指引
此外,日常生活的分享,这一点和微博,豆瓣,facebook社交媒体的贴文无异,但由于是文化差异的集合,学习者可以从图文中融合和理解当地文化。
由于发布此类内容的门槛低,学习者发帖的数量多,内容数量多,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
内容数量越多,审核成本越高。内容质量的保证需要确定内容审核机制,在机器鉴别和人工审核上具体实施。
另外,平台内容质量的把控需要平台通过流量分发来进行积极导向,内容流量的分发需要机器算法的辅助,通过机器算法来分发流量,让优质内容提供给更多人受益,劣质内容逐渐淘汰。
内容生产者是“人”,在人生产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了解好的生产者的行为特征,劣质内容生产者的行为特征,通过行为特征的量化来激励优质内容生产者制作更多优质内容。
比如,当行为特征低于某个正常值时,将减少在流量分发上的比重。
除了用户生产的内容,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内容生产,而且,平台方也可通过资源制作或买入第三方内容来提供给用户优质内容。毕竟“KOL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好的榜样,不仅用户可快速了解到社区的“玩法”,也能很好地传达社区的目标。
3)内容的原创性
原创的内容保护了生产者的权益,更能激励生产者制作内容。
保护原创性的手段可以是通过对内容的重合度检测来限制抄袭者发布内容,降低重复发布的内容的影响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