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菜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上 [复制链接]

1#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远在周朝的《诗经》中已有食用*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而今的糖醋*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足见其源远流长。鲁菜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是傍山靠海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孔子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从烹调的火候、调味、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多方面提出了主张,为鲁菜大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晏子是齐国时期著名的贤相,有三朝元老的美称。当齐景公问晏子“相和与相同不一样吗”时,晏子便借用了烹饪调味的道理对齐景公作了生动形象的解释。他说:“不一样。相和好比是作汤羹,用水、火、醋、酱、盐、梅子来烹调鱼肉,就好像要用柴火烧煮,厨师调和味道,在于使之适中,味道太淡要使之变浓,味道过于浓厚又要使之冲淡。君子吃了这种羹汤,就会心平气和。”晏子的这段话虽然是在论述君臣之间的关系,但却从反面揭示了烹饪调味的最高境界——和。不过,这种“和”在烹饪中除了体现在调味上之外,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配菜要讲究原料的“和”,用火要讲究轻重缓急与所烹制的原料相适“和,宴席中则要讲究菜肴与菜肴之间的配“和”,等等。

历史上,齐大夫管仲经营胶东地区,大力提倡发展海洋渔业,故齐地富鱼盐之利。今天广为人们推崇的胶东海鲜,早在多年前就是山东人的美味食品了。而内陆人对淡水鱼则情有独钟。《齐风·敝笱》就有:“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其鱼归止,其从如水。”这首诗虽然被注释者认为是用来讽刺齐国、鳏国君的软弱无能,但从侧面反映了齐人捕鱼及其鱼种的情况。而所捕之鱼的种类则有鲂、鳏、鱮鱼等,这些鱼都是内陆所产的淡水鱼,说明齐人在春秋时期食用的鱼类还是以淡水鱼为主。

食料的丰富与烹饪技艺的发达促进了宴席的发展,先秦时期,山东的宴饮水平已具相当规模。《鲁颂》中的《有铋》是一篇记载鲁侯宴饮群臣的诗歌,也有人认为是鲁君秋冬祀帝于郊外,行天子之礼乐的情形。其诗云:

有铋有铋,铋彼乘*。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有铋有铋,铋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有铋有铋,铋彼乘狷。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诒孙子。于胥乐兮。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说,周公每天乘着由四匹肥壮的大*马拉的车,到宫廷内去处理公事,日夜操劳,处理完公事以后,还要和群臣们合欢:“在公饮酒”、“在公载燕”、“鼓咽咽,醉言归”说的就是周公公事退毕,又和友好国的使节及群臣们的宴饮,描写了欢宴的情形,意在表明天下邦国之间欢合,安定团结,同时也歌颂了周公享天子之礼的荣耀和鲁国子孙因此享受周公之福荫。另外,在《泮水》等篇中,还描写了鲁僖公与群臣一起欢宴的情形。“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就是此次欢宴的写照。

烹饪技艺的精湛还表现在烹饪刀工技术的运用上。孔子在《论语》中“割不正不食”的刀工要求,为厨师提高刀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庄子·养生主》曾记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反映的就是包括齐鲁地区在内的我国中原烹饪的刀工技术。

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空前繁荣,地主、富豪出则车马交错,居则琼台楼阁,过着“钟鸣鼎食,征歌选舞”的奢靡生活。根据《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可以看到上面挂满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畜类、禽类、野味,下面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各种忙碌烹调操作的人们这幅画所描绘的场面之复杂、分工之精细,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真可以和现代烹饪加工相媲美。秦汉时,更有大量的海味进入齐鲁人们的饮馔中。汉武帝进兵山东半岛时吃到渔民腌制的鱼肠,有异香,遂赐名“鲢胰”。《盐铁论》中也有“菜*之飴,不可胜食”的记载。

汉代,山东的烹饪技艺已有相当水平,从沂南出土的收租庖厨画像石、诸城前凉台的厨画像石,可以看出从原料选择、宰杀、洗涤、切割、烤炙、蒸煮分工精细、操作熟练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烹饪的全过程以及宴饮的场面。

南北朝时,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有关烹调菜肴和制作食品的方法占有重要篇章,记载了当时*河中下游,特别是山东地区的菜肴食品达百种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烹调技法、菜肴款式均趋完美。当时使用的烹调方法已有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泥烤等,调味品有盐、豉汁、醋、酱、酒、蜜、椒,且出现了烤乳猪(炙豚)、蜜煎烧鱼、炙肠等名菜。南北朝时,齐鲁民间食风朴素、文雅,凡年节宴客待友,皆设美馔佳肴。仅从民间面点小吃的发展情况就可窥其一斑。据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年),赵岐流落北海(山东临北),在市内卖饼(见《魏志》、《资治通鉴》)这是关于经营面点小吃的较早记载。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