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的第四餐战争 [复制链接]

1#

小象冒冒

相比于“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吃什么”,“第四餐吃什么”正逐渐成为围绕中国人饮食秘密的新的“天问”。

问题背后的答案,指向的是新消费趋势的崛起,和一个超过两万亿规模的新零食市场的风起云涌。

从“重”及“轻”,第四餐消费观里的秘密

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团日本7-11,成立于年11月。有意思的是,7-11这个品牌源自于美国——而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运营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年,日本公司修改了经营策略:全天无休、24小时营业。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年,经过了战后快速攀升的骄傲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驶入迟滞与低速,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不知往何处去的深度焦虑。

也许是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回家的醉汉,也许是为了满足那些为房租而拼命的人,遍布东京大街小巷的7-11,选择不再关门;而外卖便当,则成为了7-11新的核心产品。

也许,极少有人意识到,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个革命性的事件。因为一间公司的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市里活动的时间从18小时拉长到了24小时。

跳脱于东方文化的“三餐”之外,“第四餐”,这个公开的秘密,成为了一个公开的产业,并养活了一个世界强。

上个世纪90年代,24小时便利店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起初它的落地并不顺利。因为与大洋彼岸相对应,那个在古诗里,将士们“分麾下炙”,士豪们“玉壶光转”的中国,显得游刃有余许多。

在这儿,“第四餐”文明自唐宋已有。今天,数百万中小企业主、烧烤摊和灯光永远明亮的网络空间,成为对这个名词新的诠释。

而从街上零散的风味,到经由工业化双手成型的产业,则是近20年发生的事实。

在商人们机敏的创造下,“第四餐”走出了西式咖啡店和夜宵场里的烧烤,走出了属于爸爸妈妈们的瓶瓶罐罐与讳莫如深。

今天,当我们想起“三餐之外”吃什么,我们更多联想到的是办公室里的忙里偷闲的坚果、电影院里情侣约会的饮料、小茶馆里的朋友聚会饼干……

传承千年的,对味道形形色色的惦念,在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形成了万亿级别的行业——休闲零食。今天,休闲零食,已然是食品饮料行业体量最大的品类之一,它包容巨大,且增长迅速。

据商务部统计,从年到年,十年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由.4亿元增长到.4亿元,涨幅达到.5%,复合增长率达到17.98%。预计年,国内零食行业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高峰。

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全国31个省级行*单位中,年,GDP大于三万亿元的有13个。

也就是说,零食行业的体量,超过了近一半省级行*单位GDP。

在市场化的动力面前,休闲食品领域的7家A股上市公司腾空而起,创造着50亿、甚至是上百亿的经营奇迹;而另一方面,巨大的消费品市场也是中国消费文化的万花筒,何况“民以食为天”的第四顿。

在最近走红的《三十而已》里,女主人公们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早餐的意义在各个年龄段各个地域都相似。与之相对,那个丰俭在己第四餐,确实是最能拉开价值观、地域文化、个人选择之别的空间。

伴随此,中国人的口味、饮食场景、评价标准正在发生急速变化,两种看似矛盾的“零食图景”,正在中国同时发生:对于一些人而言,高热量的肉类,爆炸式的口味,高甜高油的零食,依旧能让大多数坚持传统的人,在逢年过节,抑或一个人的晚间感到爽快。

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格子间与家庭,第四餐的形态则截然不同:坚果、果干、花茶、咖啡,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从午后到夜晚的主角。

老板说,没有什么比老婆亲手烘焙的低糖曲奇,更有腔调。

无论如何,“第四餐”文化,已成了一把显微镜。透过它,我们洞察到了中国人在两种消费观念间的迁徙:一边是风味人间,一边是效率都市。以扩大的新中产阶级为代表新生代消费者正在崛起。

而数据也在证明,越来越多的传统消费者,正在从高糖重油阵营,转投抗糖低卡。根据第一财经年发布的《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以85、90后为代表的核心消费群体在挑选零食时对“健康”“营养”“养生”等关键词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